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在京召开

2017年01月13日 21:0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北京1月13日电(记者 张希敏)由北京丰盛公益基金会、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13日在北京召开。来自教育、公益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就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探讨。

  研讨会聚焦“6-16”周岁群体心理健康问题,结合当下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前沿观点与创新性理论,旨在从社会公益组织的角度出发,联合更多社会力量,为这一阶段的孩子提供一个“安全,有爱,包容”的成长环境,同时促进心理学切实走进学校管理、课堂建设、学生管理、社会和家庭与学校的和谐沟通、以及心理教师的培养和心理教室的构建。

  北京丰盛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高文柱在讲话中说,提高“6-16”周岁这一阶段孩子的心理素质、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不仅有益于个体健康心理的形成,使其受益终生,更是家庭幸福、社会和谐之根本,民族自立自强、国家未来发展之基石。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在作主题发言中介绍了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现状。他说,近年来,大规模人口流入城市带来的留守儿童问题备受社会关注。此外,由于农村学龄人口的减少及大规模撤点并校,乡村寄宿制学校对学生的安全、心智及心理健康都产生不利影响。

  杨东平指出,遍及城乡的应试教育对学生的伤害是整体性的,包括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今天中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而解决的关键在于给予他们正常的生活环境和多样化的文体活动。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党委书记乔志宏说,据研究显示,全国15%-20%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留守儿童的情况更为严重和特殊,这一群体的焦虑感、抑郁感、孤独感、自责感均处于比非留守儿童更高的水平,其攻击行为、违纪行为、品行问题也更为多发。

  与会专家认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此,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施建农认为,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现象,针对中小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等问题,应采取差异化教育的策略,根据其具体特点给予引导。(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