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林业局:生态移民不一定导致文化传统、生活习惯丢失

2017年01月22日 11: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资料图:2012年,内蒙古东达生态移民新村生态养殖创收。陆欣 摄  

  中新网1月22日电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22日表示,通过生态移民的办法,让生态非常脆弱地方的人民先有一个好的生存发展条件,然后才能使他们的文化、生活习惯等更好地传承。生态移民并不一定必然导致文化传统、生活习惯的丢失,不能把这两个简单地对立起来;如果做好了,反倒促进其延续。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2日举行新闻发布会。有记者提问,前段时间有国外记者报道中国荒漠化治理当中的生态移民问题,使少数民族放弃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是如何?林业局是否有相关的措施?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表示,凡是牵扯到生态移民的地方一定是生态非常脆弱,不具备起码的人类生存发展的条件,或者经过努力、经过治理仍然不太具备人类生存发展的条件的地方才开展生态移民。连基本生存条件都没有了,文化传统、生活习惯靠什么来存在?过去有一句话叫“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通过生态移民的办法,让这些地方的人民首先有一个好的生存发展条件,然后才能使他们的文化、生活习惯等得以于更好的传承。

  他进一步指出,生态移民并不一定必然导致这些文化传统、生活习惯的丢失,不能把这两个简单地对立起来。如果做好了,生态移民反倒是促进了文化传统、生活习惯的延续。

  对于这一问题,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王玉明表示,生态移民首先是生存环境非常恶劣,不适宜人生存的地方进行搬迁,搬迁以后生活有改善,整体水平得到了提高。另外搬迁都是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的。

  他介绍了内蒙古实践的经验: 一是搬迁与生态治理的项目相结合。这么多年来,内蒙古按照国家的要求,对生态恶劣地区实行搬迁,已经累计搬迁了20多万人,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内蒙古还要搬20多万,这些搬迁都有相应的资金保障。二是搬迁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搬迁一般都是从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搬迁到有产业的地方,搬迁以后有了产业,有了收入,生活就有了比较大的变化。三是搬迁跟我们社保制度进一步的健全相结合。比如现在搬迁有一部分人就进城或者投亲靠友,有一些比如说年龄大的,他能够拿到社保,子女在城里就跟着进城,这样生活更好了。还有一部分是搬迁与城乡一体化进程相结合。内蒙古作出统一规划,逐步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步伐,有一些人随着城镇的发展、就业的增加进入城镇。总的看,沙区荒漠化地区的搬迁对搬迁的老百姓是有利的,大家是愿意的。

  他称,至于民族文化和传统的保留,现在看不会因为地域的变化和他的生活方式改变,也不会因为他搬迁把他们的文化丢失了。在这方面,政府加以重视支持就可以了。

【编辑:唐云云】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