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外科学家:科学保护野生稻资源已刻不容缓

2017年04月09日 15:2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北京4月9日电 (记者 张素)普通野生稻资源在应对未来水稻稳产高产的挑战中具有重大价值,但中外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发现“野生稻已不够‘野’”。

  记者9日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获悉,该所储成才研究组与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合作,深入挖掘大量野生稻和栽培稻基因组数据,发现野生稻基因组中有着人工选择驯化的痕迹。相关成果发表于美国期刊《基因组学研究》。

  “有大量栽培稻基因流入野生稻群体。”参与研究的汪鸿儒博士对记者说,甚至部分“野生稻”是近期野化的栽培稻。他们还发现,亚洲不同地区的野生稻群体,其遗传成分和本地种植的栽培稻成分有很大的相关性。

  科学家解释,普通野生稻资源经过近万年被驯化到农家品种,又经过近百年的现代育种成为现代栽培稻品种。伴随这一过程,野生稻资源的许多优异基因丢失了。

  越来越多的育种学家逐渐意识到这些,呼吁有效保护野生稻资源并从中挖掘出重要的基因资源。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创制的“三系法”杂交育种关键的“野败”基因就来自野生稻。

  科学家提醒,最新发现表明当前的野生稻已非独立物种,说明人们实施更加科学的野生稻资源保护措施已刻不容缓。

  此外,人们基于野生稻群体遗传多样性及地理分布提出了不同的水稻驯化模型。最新的发现将促使研究者重新构建相关模型。(完)

【编辑:高辰】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