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告捷返沪 获多项重要科学发现

2017年06月12日 19: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上海6月12日电 (记者 许婧)随着美国“决心号”钻探船停靠上海南港码头,由中国科学家建议、设计并主导的中国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圆满完成历时4个月的科考任务。这也是国际大洋钻探船首次停靠中国大陆港口。

  12日,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中国办公室与同济大学在上海共同介绍了此次南海大洋钻探的科考情况及多项重要科学发现。

  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包括IODP367和368两个航次,自2月8日在香港起航,共有来自中、美、英等14个国家的64名科学家参加。367航次首席科学家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孙珍、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教授乔安·斯道克共同担任。368航次首席科学家由同济大学教授翦知湣、丹麦与格陵兰地质学会教授拉尔森共同担任。

  翦知湣介绍,此轮南海大洋钻探聚焦南海扩张之前的大陆破裂,旨在探讨“陆地如何变成海洋”这一基础科学问题,同时也为南海北部油气勘探战略中的关键问题寻求科学答案。

  此次在南海北部海域一共钻探7个站位17个钻孔,总钻探深度达7669.3米,在其中6个站位成功获取2542.1米具有极高科学价值的沉积物、沉积岩、玄武岩和变质岩宝贵岩芯,为航次后续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根据钻探结果,科学家们认为南海独特的“非火山型”张裂过程,揭示了南海不同于大洋模式的边缘海张裂机制。

  “这是一项要对教科书重写的发现”,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林间评价说,以往科学家们认为南海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这次研究却发现,南海是一下子岩浆喷涌后快速形成的。他认为这对未来大陆裂开、海洋形成或者消失的预测帮助极大。

  此轮大洋钻探还发现了距今3000多万年的始新世深海底栖有孔虫,揭示了南海深海盆由东向西推进的记录,科学家认为这说明南海成因很可能在东边,有望打破40年来关于南海成因的观点。不过,这有待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中国加入国际大洋钻探计划近20年来,在深海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IODP专家咨询委员会顾问委员、中科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汪品先指出,半个世纪以来,国际大洋钻探一直是地球科学的最前沿。未来,中国要积极推进由自己执行的大洋钻探,建造国际第四个大洋钻探岩芯库和实验室,并争取2019年主办讨论科学计划的国际大会,与国际学术界共同制定新十年大洋钻探的科学目标。在此基础上,中国还要建造自己的国际大洋钻探船,力争在2028年前后成为国际大洋钻探的重要领导力量,为中国建设“海洋强国”做出关键性贡献。(完)

【编辑:陈海峰】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