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期待“嫦娥”让月球表面第一次开花、第一次破茧成蝶

2017年06月15日 17:18 来源:新华社 参与互动 

  新华社重庆6月15日电(记者谷训)2015年的美国科幻电影《火星救援》中,宇航员沃特尼为了生存而在火星上种植土豆。同年,由中国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组织,重庆大学牵头的“月面微型生态圈”实验项目开始研发。

资料图:嫦娥三号着陆器拍摄的月球影像图。
资料图:嫦娥三号着陆器拍摄的月球影像图。

  2018年,这一实验项目将搭乘“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到月球表面种植土豆、养蚕宝宝。科幻电影里的场景有望在中国科学家手中变成现实,并向全人类直播。

  在2017年全球航天探索大会上,我国多项即将执行的深空探测任务首度公开,其中就包括嫦娥四号的“乘客”之一——科普载荷“月面微型生态圈”。这将成为人类首次在月球表面进行的生物实验,为人类未来在地外星球生存进行重要探索。

  小罐子里有乾坤

  “月面微型生态圈”看起来像奶粉罐,是一个高18厘米、直径16厘米的圆柱体,由特殊铝合金材料制成,有40多个主要零部件。

  别看它总重量仅3公斤,净容积约0.8升,内部却大有乾坤。里面将放置马铃薯种子、拟南芥种子、蚕卵、土壤、水、空气,以及制冷片、加热片、微型照相机和信息传输系统等科研设备。

  “作为航天器有效载荷,‘月面微型生态圈’必须严格控制重量,所有实验品、元器件都以克来计算。”“月面微型生态圈”总设计师,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谢更新说,仅微型照相机的造价就达60万元。

  当这个小罐子搭乘“嫦娥四号”登陆月球后,科学家预制在这个小空间里的生态循环系统将开始工作,创造出一个动植物生长所需的环境。在真空、微重力、强辐射、极端温差的外界条件下,“月面微型生态圈”内将保持1至30摄氏度,以及适当的湿度,并通过光导管引进月球表面自然光线。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碳水化合物和氧气,供蚕“消费”;蚕的生长过程则产生出植物所需的二氧化碳和粪便等养料。在“月面微型生态圈”登月的100天里,它将实现微型生态循环。

  此次月面生物实验的目标,是在月球表面实现动植物的一个生命周期。两种植物将生根发芽,开出月球表面第一朵花。蚕卵则将完成虫卵孵化、幼虫生长发育和破茧成蝶的完整生命周期。

  跨学科攻关两年

  月球表面第一次开花、第一次破茧成蝶能否成功?谢更新表示,虽然困难重重,但科研团队信心十足。在生物、环境、材料、能源、光学、通信等多学科专家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两年攻关,技术难点逐一取得突破。

  在实验物种的选择上,科学家选定了马铃薯、拟南芥和蚕。这些动植物的生长周期与“月面微型生态圈”100天的实验期限较为匹配。再通过生物学家的实验控制,它们在月面完成生命周期具备了更大的可能性。同时,马铃薯还可作为人类太空生存食物来源,实验价值重大,也是其入选的重要原因。

  与去年NASA空间站开出的外太空第一朵花不同,本次“月面微型生态圈”实验位置距离地球38万公里,比离地300多公里的国际空间站遥远得多,所处月面环境也比国际空间站内部复杂得多。

  因此,复杂月面环境下的温度控制和能源供给,也是关乎成败的最主要技术难点。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主任设计师张元勋介绍,温控方面,通过外部保温层和内置空调来保障;能源方面,白天利用嫦娥四号太阳能电池板整体供电,夜晚通过高能量密度的内置电池供电,以保障空调、照相机和信息传输系统的运行。

  或将看到“嫦娥”的创举

  “月面微型生态圈”微型照相机每两小时拍一次照,信息传输系统把影像和监测数据传回地球,科学家们将据此分析动植物生长情况。届时,全球公众也能通过直播信号,看到这项月球表面的人类创举。

  谢更新表示,这项实验极具突破性,如果试验成功,它将为人类开展地外星球生存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把‘月面微型生态圈’放得无限大,理论上讲,人类也就可以在月球居住了。”

  与此同时,这项实验也将起到广泛而重要的科普作用。“月面微型生态圈”总指挥,重庆大学副校长刘汉龙表示,希望通过这一实验项目激发人类探索宇宙的热情,增强保护地球环境的意识,同时传播不懈努力、破茧成蝶的中华文化内涵,激发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编辑:王诗尧】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