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土地整治:良好生态离不开科技支撑

2017年08月04日 09:58 来源:科技日报 参与互动 

  本报记者 操秀英

  砥砺奋进的五年·绿色发展

  水田、河道、白鹭以及葡萄园……即将于今年9月份开园的嘉北郊野公园占地7.39平方公里,是上海目前开放面积最大的一座郊野公园。作为上海市近年来以土地整治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案例,充满野趣的嘉北郊野公园将成为上海市民休闲的一个好去处。

  这也是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副主任郧文聚谈起生态文明建设时经常会提及的例子。

  数据显示,从全球范围来看,人类生态足迹已超过了生态承载力的35%。中国面临更加严峻的土地压力,荒漠化土地面积达到261.16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为294.91万平方公里,20%左右的耕地被污染。与此同时,与上世纪50年代相比,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11%上升到56%,人均土地生存空间被压缩到原来的1/5。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土地整治是土地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我国已形成多种以土地整治促进现代农业、推进精准扶贫、提升农业景观的发展模式。

  例如,黑龙江省依托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在三江平原东部进行农田集中连片整治,配建田间灌排设施,提高耕地质量等级,单块耕地面积150亩以上,实现了从低产田到高产田转变;宁夏回族自治区将中北部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中南部生态移民工程相结合,在移民迁入区建设引黄工程,连片开发耕地,解决了34.6万移民生产用地问题,同时将腾退建设用地复垦为林地、草地等生态用地,促进了贫困地区生态恢复与全面发展;等等。

  “新时期的土地整治工作更加注重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作用。”郧文聚说。今年初颁布实施的《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中提出,通过土地整治补充耕地2000万亩,其中,通过宜耕未利用地开发补充耕地510万亩。对此,他表示:“不能只考虑补充耕地数量,还要加强耕地质量、生态方面的保护。这是中发【2017】4号文件关于着力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的具体要求。”

  正如嘉北郊野公园所展示的,土地整治被赋予更多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促进的重任。正因此,郧文聚认为,土地科技创新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此前我们强调的是如何解决经济发展和耕地保护的矛盾,而现在增加了生态文明的维度,更需要科技创新发挥作用。”他说。

  郧文聚坦言:“过去大家都认为土地的问题靠行政力量就能解决,但现在政策的力量已发挥到极致,要挖掘土地的潜力,必须依靠科技。”

  近年来,在国家加大对土地科技投入的背景下,郧文聚和他的同仁们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例如,由国土部土地整治中心牵头主持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盐碱地暗管改碱与生态修复技术开发与示范”项目,自主研制出我国第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大型开沟铺管装备,使该产品的市场价格由500万元以上降到300万以下;“全国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项目”首次实现了全国大比例尺耕地分等全覆盖,创新性揭示了全要素耕地产能形成机理,将气候学、作物学、土壤学和土地生产力理论相结合,重新界定了耕地产能内涵。

  《国土资源“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将土地科技创新与“三深”(深地、深海、深空)探测并列作为“十三五”国土资源科技创新战略重点。对此,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表示,实行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势在必行,核心在推进土地综合整治,突破口在土地工程技术创新。

【编辑:张燕玲】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