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聚焦2018年清明“黄帝文化学术交流会”

2018年04月01日 11:03 来源:西部网 参与互动 

  聚焦2018年清明“黄帝文化学术交流会”

  编者按: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之根、中华文明之源,在弘扬民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激励爱国热情、促进祖国统一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纽带作用。传承弘扬展示好黄帝文化,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讲好中国故事、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和重要举措,也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与崇高使命。“黄帝文化学术交流会”作为戊戌(2018)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于4月2日至6日在西安人民大厦召开,其举办的目的就在于紧扣“黄帝陵 新时代”设计引领话题,把传统文化中有益的成份,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形成学术交流会成果,为更好的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新的贡献。

  从今天起,省祭陵办戊戌(2018)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活动宣传报道组将邀请有关专家,对出席今年“黄帝文化学术交流会”的部分专家、学者关于“黄帝、黄帝陵、黄帝文化,中华文明起源”的学术观点予以摘编梳理,陆续分享于广大读者。

  历史上黄帝祭祀

  的“六个第一” 和黄帝崇拜成熟的标志

  陕西省轩辕黄帝研究会副会长张茂泽

  张茂泽先生认为:黄帝文化不断发展,使黄帝成为华夏旗帜,演变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性符号,成为凝聚中华民族、团结各民族的重要精神纽带。这主要表现在历代黄帝祭祀上。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全中国人,全部炎黄子孙都祭祀黄帝,也是应该的。司马迁《史记 黄帝本纪》记载,“黄帝崩,葬桥山”,就是今天陕西黄陵县桥山黄帝陵。

  张茂泽先生说:关于黄帝祭祀,可以肯定地说,由朝廷在黄帝陵公祭轩辕黄帝至少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而祭祀黄帝的历史则长得多。历史上有几个第一,需要说一说。

  第一,第一次祭祀黄帝,就是朝廷公祭,发生在黄帝死后,大约在距今5000年前。由黄帝的大臣左彻“削木为黄帝之像,帅诸侯朝奉之”(《竹书纪年》)。

  第二,祭祀黄帝成为朝廷制度,在舜的时候,距今4000年前。《国语 鲁语上》载:“故有虞氏褅(音帝,祭祀)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夏后氏褅黄帝而祖颛顼,郊鲧而宗禹。”有虞氏就是舜及其后裔;祭祀黄帝是其祖先崇拜和制度。

  第三,第一次参加或主持祭祀黄帝仪式的天子,是西周的周穆王,距今近3000年。《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升于昆仑之丘,以观黄帝之宫,而丰隆之葬,以诏后世。

  第四,最早建庙专门祭祀黄帝始于周威烈王四年(前422年,距今2400多年),秦灵公“作吴阳上畤(古代祭祀帝王和天地的处所),祭黄帝”(《史记 封禅书》)

  第五,第一次由皇帝主持进行黄帝陵公祭的,是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距今在2000年之上。司马迁《史记 孝武本纪》和《封禅书》均载,武帝“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这是皇家进行黄帝陵祭祀的最早记录。这就为后来在黄帝陵进行黄帝祭祀,即黄帝陵公祭,开了先例。东汉光武帝、明帝、章帝等都有祭祀黄帝的记载。

  第六、黄帝陵、庙的设置,目前能见到的材料,最早在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距今1200多年。朝廷设官管理黄帝陵、庙,遣官按时祭祀黄帝,成为制度。由此可见,祭祀黄帝,以及由地方诸侯甚至由中央朝廷在黄帝陵公祭黄帝,都有悠久的历史,久远的传统。

  张茂泽先生还认为:汉武帝公祭黄帝陵,标志着黄帝崇拜的成熟,也标志着黄帝祭祀礼仪走向定型。黄帝崇拜的大发展和定型,主要在西汉时期。这是有深刻的历史背景的。战国时,分久必合,人心思统,主张融合各家的黄老之学兴起,黄帝受到部分知识分子的尊崇。汉朝以孝治天下,祖先崇拜得到大发展,符合其基本国策;黄老之学在汉初占统治地位半个世纪,黄帝地位得到提升,是很自然的;按照“五德终始”说,汉朝应该是土德主事,色尚黄,则黄帝受到重视,符合“天命”规定,汉初五帝崇拜,其中之一就是黄帝崇拜;出现了假托黄帝的著名医药学著作《黄帝内经》。在国策上,为了维护多民族大一统帝国,汉武帝开始有意识地进行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工作:一是独尊儒术,提倡经学;二是促进三纲五常礼教(其中忠君、孝亲是核心)的建设;三是实施敬“道”礼仪。自己亲自主持、参加黄帝陵公祭,也应该看成是他进行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重要活动之一。

【编辑:于晓】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