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用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安徽走出“双特色”脱贫路

2018年05月01日 13:2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用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安徽走出“双特色”脱贫路

  中新社合肥5月1日电 题:“用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安徽走出“双特色”脱贫路

  中新社记者 吴兰

  记者近日在安徽多地采访了解到,安徽农民依托当地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转换思路做足“靠山”文章,在政府帮扶下,自力更生走出一条脱贫路。

  47岁的霍山县黑石渡镇清潭沟村村民王长秀,一提及一双儿女就流眼泪。

  22岁的儿子自幼患罕见病,四处求医仍无果,生活不能自理,终日卧床,对儿子她有种无能为力的愧疚;对于26岁大学本科毕业的女儿,因无法给予经济、付出精力等支援,她有种无暇顾及的愧疚。

  王长秀介绍,二十多年来,一直忙于照顾“小的”(指儿子),无暇顾及“大的”(指女儿)。她说,自己所在的村在山区,距离小学学校有四五里地,“又是山又是河的”,因为要照顾儿子,没法接送女儿,致使女儿比同龄人上学晚。

  见到王长秀时,她正在霍山县的一个石斛种植基地打临工。之前女儿读书、儿子重病,这样的负担对她和丈夫来说是“太重了”。现在因为当地发展特色产业,她就近在空闲时就能打临工,“一年还能搞个几千块钱,减轻生活负担。”

  霍山县黑石渡镇朱家畈村的徐自彬,因为上有92岁的母亲需要照顾,下有2岁的孙子脑瘫,而选择在家附近的一个石斛基地打临工。他说,这样既能照顾到家,还能学到一些技术。

  王长秀和徐自彬一样,在打工过程中学习掌握一定种养殖石斛技术后,他们打算自己种植石斛,获得更多收益,早日实现脱贫。

  国家级贫困县霍山县近年来依托当地特有道地名贵中药材“霍山石斛”这一产品资源,积极探索发展特色产业,精准扶贫助力百姓脱贫。据了解,霍山县通过引导企业在贫困村建基地和车间种植、加工石斛,全县石斛种植流转属于贫困户的土地约3000亩,基地种植及生产加工提供用工岗位约1500个。经计算,霍山石斛产业每年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20000多元(人民币,下同),人均增收5000元。

  海拔800多米的桐城市黄甲镇杨头村,是知名茶叶“桐城小花”的主产区,但此前因为交通不便和茶农粗放式的管理方式,茶农荷包难鼓。在“能人”王忠平的带领下,当地成立有机茶专业合作社,整合山村特有资源,通过标准化采摘、管理和品牌推介,提升茶叶品质和价值。据介绍,杨头有机茶专业合作社社员110户中有70多户贫困户,目前已经全部脱贫。

  与杨头村相隔约20公里的石窑村坐落于群山之中,当地招商引来一科技公司,投资数亿元建设现代林业生态园,目前正在修建景观亭、茶艺馆、接待中心等,带动石窑村40多户贫困户就业。

  近年来,安徽全面实施扶贫工程,很多贫困户通过特色种养业扶贫项目,“自力更生”实现摘帽脱贫。安徽省农委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该省共有57.9万贫困户自主发展特色种养业,占建档立卡贫困户数的32%。(完)

【编辑:唐云云】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