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全面深化改革 破解发展难题

2018年05月21日 09:21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参与互动 

  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对下一阶段的改革任务作出部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改革在新时代都呈现出一系列崭新的突破和进展,同时也面临着新的任务和课题。

  改革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社会最为鲜明的特点。40年来,中国通过锐意改革、扩大开放,大大加速了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显著特征之一,改革,改变了中国的昨天,也影响着中国的明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大旗,全面深化改革,奏响新时代的改革强音。

  紧扣时代脉搏——

  把改革不断推向前进

  2014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到广东代表团参加了审议。在这里,他深情地说,十八大后,我首次到地方考察调研就选择广东,就是要在改革开放得风气之先的地方,回顾30年历程,进一步宣示把改革开放继续向前推进的决心。

  清晰的定位、坚定的态度,彰显着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中国发展方向的准确把握。这一准确把握,源于对当代问题的洞悉。

  改革为解决问题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深化。习近平总书记的改革决心不是一个抽象的表达,而是坚持问题导向的结果。

  显然,“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并不比不发展时少”。要想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是唯一正确选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这决定了新时代的改革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指出,全面者,就是要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零敲碎打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

  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作为改革的领导者,必须有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定意志,才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需要解决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个时候需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不断把改革推向前进。2016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他庄严宣示:“我们要以勇于自我革命的气魄、坚忍不拔的毅力推进改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敢于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坚决冲破思想观念束缚,坚决破除利益固化藩篱,坚决清除妨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正是基于上述两个方面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特别突出强调了全面深化改革与伟大斗争的一致性。他反复强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而全面深化改革就是我们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重要方面。

  坚定制度自信——

  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这样指出:“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联系党的十八大前后,一些社会思潮围绕“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相互激荡的实际状况,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深化改革开启之际就作出这样方向性的声明,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是对种种错误观点以及思想困惑的政治回应;也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历史条件下高度的理论自觉。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论自觉,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向全党阐明:“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我们的方向就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张。”

  改革,首先要明确怎么改、改什么。在这个问题上,必须坚守政治原则和底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些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是不改。”具体而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改革的核心就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决不能偏离了这一条,如果偏离了,那就南辕北辙了。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方向性问题的阐明,标志着对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个20世纪以来世界社会主义实践基本问题再思考的开启。在坚持基本的原则和方向不变的基础上,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是要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

  ——改革要让公平正义不断彰显。

  人民群众是改革开放的实践主体,也是改革开放的价值主体。在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中,人民群众对公平的需求最为强烈。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

  ——改革要推动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坚定的制度自信就不可能有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气,同样,离开不断改革,制度自信也不可能彻底、不可能久远。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是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好;我们说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这是对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深刻论证和深入阐释。从制度建构和完善的视角看,新中国成立以来可以划分为前后两个半程。前半程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革。而后半程的历史任务,“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

  继续自我革新——

  推动改革再取新突破

  党的十九大以来,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全面启动,构成政治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的显著体现,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格局中,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牵一发而动全身,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3月28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指出,改革将进一步触及深层次利益格局的调整和制度体系的变革,改革的复杂性、敏感性、艰巨性更加突出。这一改革不仅对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具有深远影响,也对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具有重大意义。

  开放也是改革。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改革必然要求开放,开放也必然要求改革。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在全球化潮流中发展。正是基于这一大势的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大局中,必须寓改革于开放之中,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带一路”,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极大地拓展了对外开放的空间和提升了对外开放的水平,改革开放作为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日益彰显。

  擂鼓鸣号,势如破竹。新时代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突破,在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同时,有力地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面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示:“在新时代,中国人民将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相信,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制度必将不断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必将不断取得成功和胜利。(作者吴波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编辑:唐云云】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