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合组织国家最高法院院长会举行 中国智慧法院引关注

2018年05月25日 17: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北京5月25日电(记者 马学玲 张素)庭审活动智能支撑,量刑智能预判,构建被执行人全息画像……这是好莱坞大片?不,这是未来的中国智慧法院。

  25日,第十三次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最高法院院长会议在北京举行。谈及中国智慧法院的发展前景时,中国首席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描绘了如上图景。

5月25日上午,第十三次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最高法院院长会议在北京开幕。图为活动现场。<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李慧思 摄
5月25日上午,第十三次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最高法院院长会议在北京开幕。图为活动现场。中新社记者 李慧思 摄

  为何要建智慧法院?

  会上,周强说,近年来,中国法院大力加强信息化和智慧法院建设,有力促进了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

  论及建设智慧法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时,周强指出,当前,受新一轮科技革命影响,无论是案件的数量和类型,还是案件的具体特点及难易程度,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对审判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中国法院主动拥抱现代科技,将信息化建设作为一场深刻的自我变革,明确提出加快建设智慧法院,推动现代科技与法院工作深度融合,探索信息时代审判运行新模式。

  周强用“三个必然”指出——建设智慧法院是确保司法公开透明的必然要求,是确保司法公正高效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中,智慧法院建设引发各国重视。

  白俄罗斯最高法院第一副院长瓦莱里•卡林科维奇在发言中指出,不把科学技术成果应用到司法诉讼机关是目光短浅的行为,科学技术成果可使司法机关的工作更经济、有效,更易被所有公民理解和应用。

  瓦莱里•卡林科维奇介绍,实际上早在1998年白俄罗斯便开始了科学技术成果应用到司法程序的首次尝试。正紧锣密鼓地建设法院统一自动化信息系统,目前系统模型已投入使用。

  尼泊尔最高法院大法官萨拉达•普拉萨德•吉米尔则表示,法院工作的信息化使得司法服务负责、担当且透明,这正是善政和法治的支柱。

5月25日上午,第十三次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最高法院院长会议在北京开幕。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席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李慧思 摄
5月25日上午,第十三次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最高法院院长会议在北京开幕。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席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中新社记者 李慧思 摄

  中国力推智慧法院

  周强介绍,近年来,中国大力推进人民法院信息化2.0版、3.0版建设,以网络化、阳光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法院初步形成,实现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和智能化服务。

  中国在智慧法院建设中的具体举措包括,一是运用信息化手段全面实现司法公开,二是为执行工作提供强大科技支撑,三是依托海量审判资源提供司法大数据服务,四是强化审判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五是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据介绍,截至目前,中国庭审公开网直播庭审超过90万件,观看量超过63亿人次。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文书超过4566万份,累计访问量超过156亿人次,用户覆盖21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裁判文书资源库。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去年8月,中国在浙江杭州设立全球首家互联网法院——杭州互联网法院,运用互联网方式审理互联网案件,起诉、立案、送达、举证、开庭、裁判等环节全流程网上操作,中外当事人足不出户就能在线完成诉讼。

  周强指出,杭州互联网法院探索形成的涉互联网案件审理新模式,为国际网络空间治理和涉网案件依法处理作出了有益探索。

  萨拉达•普拉萨德•吉米尔说,智能法庭的建设并非易事,需要娴熟的人员、对信息技术的适当使用、对案件流程的有效管理、有能力的法庭使用者和其他相关事宜。

  “作为一个最不发达国家,我们在建设智能法庭方面面临一些问题。”萨拉达•普拉萨德•吉米尔坦言,相信此次会议是提出问题、寻求合理解决方案并确保合作以使我们司法机构工作更加负责任、透明和公开的最佳地点。

资料图:2017年8月18日下午,杭州互联网法院开庭审理一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 >中新网</a>记者 王刚 摄
资料图:2017年8月18日下午,杭州互联网法院开庭审理一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中新网记者 王刚 摄

  未来打官司,是一种什么体验?

  周强坦言,目前,中国的智慧法院建设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但仍有很大发展空间。未来,将继续抢抓信息化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坚定不移走科技创新之路,在智慧法院初步形成的基础上,再接再厉,继续前进,把智慧法院推向全面建设的新格局,实现诉讼制度体系在信息时代的跨越发展。

  那在未来打官司,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周强从如下四方面予以展望。

  ——推进智慧审判,在庭审活动智能支撑、裁判文书智能辅助制作、类案智能推送、量刑智能预判等领域继续改革创新,进一步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智慧审判运行模式。

  ——推进智慧执行,坚持走执行信息化之路,聚焦精准执行,多维关联分析,构建被执行人全息画像,与社会诚信体系全面联动,建立健全符合时代要求的执行工作模式。

  ——推进智慧服务,提供面向各类诉讼主体的诉讼风险分析、诉讼结果预判、诉前调解建议等服务,探索基于法律知识自主学习和个性化交流互动的智能普法服务装备,提升诉讼服务质效。

  ——推进智慧管理,创新管理手段,提升管理效能,强化诉讼节点的全流程监管,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司法决策服务,进一步规范司法行为、提升司法能力。

  关于智慧法院的未来,瓦莱里•卡林科维奇强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司法都应该是有生命的。”

  他指出,根据法律进行司法审判的核心始终是法官——人,而不是机器。不能用现代信息技术取代人,或在司法中抹去人的作用。(完)

【编辑:刘湃】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