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经验助非洲减贫 “授人以渔”显真情

2018年08月27日 12: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视频:南非驻华大使:期待深度参与中非“一带一路”建设  来源:央视新闻

  中新社北京8月27日电 题:中国经验助非洲减贫 “授人以渔”显真情

  中新社记者 安英昭 杨在扬 肖欣

  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即将启幕,这一中国今年举办的规模最大、外国领导人出席最多的主场外交将探讨哪些议题,成为各界瞩目焦点。

  此间观察人士认为,在峰会主题“合作共赢,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指引下,共同推进非洲减贫事业发展成为中非合作共赢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将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宝贵减贫经验与“非洲兄弟”分享,“授人以渔”的模式体现出中非之间的朋友真情。

  中国经验助力非洲减贫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指出,“消除一切形式和表现的贫困,包括消除极端贫困,是世界最大的挑战”。据《2017年世界发展报告》,当前非洲还有近4亿贫困人口,全球一半的极端贫困人口分布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

  中国政府长期重视中非减贫合作,自2005年以来,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已先后主办八届中非减贫与发展会议。

  中国国务院扶贫办公室主任刘永富日前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减贫与发展会议开幕式上表示,消除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和非洲人民的共同目标、共同肩负的历史任务,开展减贫领域交流合作是促进中非发展经验分享,实现共同发展,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方式。

  他指出,中国将在加强减贫交流、开展减贫研究、加强青年人才培养、合作开展减贫示范项目等四方面加强合作,继续与非洲朋友交流分享、互学互鉴,共同推进中非减贫事业发展。

  中国农业大学南南农业合作学院院长李小云认为,非洲目前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经济发展与减贫的脱节,尤其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国家的经济增长并未对减贫产生直接效果。他表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贫困发生率从1990年的55.1%下降到2013年的42.3%,20多年的时间仅减少约13个百分点。中国经济增长直接带动减贫事业发展的经验,对非洲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非洲联盟委员会农村经济与农业委员约瑟法·蕾奥内尔·萨科表示,中国与非盟在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领域的合作,有效促进了中非之间的技术转移,人民生产能力随之提高。

  乌干达前农业部长维多利亚·塞基托莱科表示,中国在农业、制造业等领域帮助非洲国家培训年轻人才,并乐于进口后者所生产的产品。“所以我们现在拥有充满自信的年轻人,这也是中国的一个贡献。”

  “一带一路”提供重要抓手

  在中国减贫经验向非洲推广的过程中,“一带一路”建设扮演着重要的抓手和平台作用。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罗世礼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和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2015年后发展议程不谋而合,相信中国和非洲各国的合作将会进一步促进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实现共赢发展。

  在毛里求斯社会融合和经济增长部部长王纯万看来,中国已成为国际领先的基础设施投资者,如今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可以帮助非洲提升基础设施投资教育,促进非洲各国发挥自身基建潜力,从而实现减贫。

  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大学校长塔素·沃德哈纳·卡塞对记者说,“一带一路”倡议给非洲带来了活力,通过提升交通建设,为今后其他产业进入非洲打下基础,为非洲经济发展和减贫提供了极大助力。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余淼杰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促使中非之间的经济纽带和贸易关系不断加强。其所在团队的研究表明,非洲国家与中国的贸易关系越多、贸易比率越大,就会对其经济发展和减贫产生更积极的影响。

  李小云认为,在“一带一路”的发展平台下,中国可通过贸易投资与合作,多渠道在非洲创造就业;通过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支持非洲农业转型升级;通过减贫经验分享,为非洲提供减贫参考借鉴。

  坦桑尼亚莫罗戈罗省区域行政秘书克利福德·坦达利说,“一带一路”倡议给我们带来更多机会,能够驱动我们的发展,促进坦桑尼亚向海运大国发展,这样我们未来货物贸易的时间和成本都会大大降低。“有一句谚语叫做患难见真情,中国就是这样与我们拥有真情的好朋友。”(完)

【编辑:陈海峰】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