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揭秘国家会议中心高标准服务“北京峰会”幕后故事

2018年09月04日 02:01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 

  揭秘国家会议中心高标准服务“北京峰会”幕后故事

  昨日上午,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首场活动——中非领导人与工商界代表高层对话会暨第六届中非企业家大会开幕式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作为峰会重要配套活动和开场活动的举办场馆,国家会议中心的服务保障工作有哪些亮点?昨日下午,北京晨报记者走进场馆,探访高标准“北京服务”背后的故事。

  会场

  多个预案确保调整时间最短

  本届企业家大会汇聚了2088名中非代表,其中中方代表1019人,非方代表1069人。大会会议规格高、参与国别多、企业代表性强。据国家会议中心总经理魏明乾介绍,此次,国家会议中心共有1000多名服务保障人员提供专业服务,为大会提供开幕式等会务服务以及为参会代表提供茶歇、午宴等服务。

  国家会议中心四层大会堂A厅是举办开幕式的专用场地,出席人数近1200人,包括国内外嘉宾和媒体记者。北京晨报记者看到,按照组委会要求,场地的桌型设计为“沙发+课桌+剧院式”复合型。出席大会的40位贵宾在第一排就座,相应摆放了40个沙发和茶几。为保证贵宾视觉效果、舒适程度达到最佳,沙发和茶几之间的间距为1.5厘米,与舞台距离约为6米。

  “我们不单有接待方案、应急预案,还做了很多联络图和点位图,‘两案两图’为开幕式的完美呈现做好了前期基础。在没有细节确认的情况下,我们预备了多版方案进行推演,并在实地演练台型摆放。”魏明乾举例说,为预防参会贵宾人数出现临时增减,服务人员提前将沙发、茶几的位置在地面做好定位,出现变动即刻调整,不再需要吊线、量尺找齐,确保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会场调整。

  ▲中餐冷菜厨师长闫柱精心护理果蔬雕“花团锦簇”。  糖艺作品“情长万里”体现了厨师们的精湛技艺。

  实时监控保证最舒适温湿度

  为更好服务峰会,国家会议中心先后进行了3次全要素演练,完整呈现中非论坛会场、服务、餐饮等方方面面,服务人员经过反复训练可以做到与服务标准分毫不差。相关部门根据服务点位,对人员进行了专门的培训,涉及中非论坛背景知识普及、礼仪、消防、急救等专项培训,提升服务软实力。

  会场湿度、温度进行实时监控,每小时监测一次,至会前累计监测345小时,确保会场保持湿度45%、恒温25度,给参会嘉宾提供舒服的温度和会场环境。

  餐饮

  茶点小巧“一口吃”方便取餐

  开幕式当天入场时间较早,考虑到很多代表从驻地赶到会场可能来不及吃早餐,国家会议中心当天在场馆内设置了三处茶歇区,供代表随时取用茶点。为方便客人取餐及食用,全部茶点大小做到“一口吃”,让参会代表感到贴心。

  “我们此前举行了技能比赛,使之成为标准提升的比武场。”魏明乾说,峰会上备受欢迎的“梦幻芒果蛋糕”、“岩米鲜果布丁”等茶歇小吃,正是通过比赛脱颖而出。北京晨报记者注意到,茶歇区餐饮上将中非文化元素完美融合。比如糖艺大象的背后驮着元宝,鼻子上卷着玉如意,既美观又有好的寓意。

  此外,纸巾盒外观满是长颈鹿、狮子等非洲动物的图案,让非洲代表觉得非常亲切。“其实这些原本是最普通的餐纸盒,工作人员为其设计了‘外衣’,手工贴在盒子外面,既节俭又有新意。”据悉,为坚持节俭、绿色办会原则,国家会议中心还为会务工作人员提供小瓶可签名的瓶装水。

  优化路线完成15分钟转场

  大宴会厅1200人的午餐自助是此次餐饮服务的重点和难点。从四层的大会堂开幕式结束到一层的大宴会厅的转场仅15分钟,如何以最快的时间合理有序地进行人员分流、指引是场馆面临的一大挑战。

  为了转场万无一失,服务人员反复演练,优化路线,在关键位置设置指引牌,并配备了专门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为嘉宾指引路线、维护秩序,缓解用餐高峰时期的人流压力。大宴会厅1200人的集中用餐现场,12条餐饮分流线路,指引客人多点用餐,使现场井然有序,不会出现排队现象。

  食物标签有中英法文对应

  本次峰会参与国家多,宾客饮食习惯、口味各不相同。从甄选食材、菜品研发到摆台制作,国家会议中心厨师团队发挥“工匠精神”,反复钻研,全力为与会代表提供最佳餐饮体验。据介绍,中华传统菜品——贵妃鸡、鱼香虾球、风味烤羊排特别受参会代表欢迎。

  为避免客人食物过敏,所有食物标签都有中、英、法文对应,还把配料和辅料都标记出来。为了让宾客吃出新意,厨师团队还制作了艾窝窝、驴打滚、糖耳朵、萨其马、白斩鸡、茴香豆等多款中华著名小吃。

  在餐饮造型上,国家会议中心结合中非论坛主题、LOGO,用面塑、糖艺、果蔬雕等工艺设计了特色摆台,演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以特殊方式向来宾讲好中国故事,同时也展现出非洲国家风土人情。

  在国家会议中心四层大会堂迎宾区,“心形”握手花篮独具匠心引人注目。  北京晨报记者 张璐 文并摄

  人物

  厨师煞费苦心保护糖艺光泽

  在宴会厅,色彩斑斓、造型别致的糖艺和果蔬雕最引人注目。糖艺作品“情长万里”长城、“雀羽金花”,糖艺面塑组合“首府迎宾”等作品历时两个多月完成,用糖量高达1000斤。“雀羽金花”近3000片孔雀羽毛都是逐一手工制作,且每片羽毛的大小都不一样。

  “花孔雀”看起来活灵活现,但其背后的厨师们却并不容易。由于孔雀表面要有陶瓷的观感,制作时对糖的温度要求很高,“温度低了不成形,高了翻沙,表面灰蒙蒙的。”糖的中心温度保持在180度-190度,所以在制作过程中厨师们的手指稍不留神就会被烫伤,“我的指尖都起了水泡,往往一周才能消。”厨师吴乡雨说。

  胡萝卜雕刻的锦鸡、萝卜花做成的祥云、西瓜浮雕成的花团锦簇……为了保证果蔬雕的新鲜和造型,3位雕工精湛的厨师,只用三天就完成了四个果蔬雕的创作,并在昨日将之前刻好的蔬果组装在一起。“我们根据食材的性质,能放住的先刻,一共用了20多种不同的刀”。中餐冷菜厨师长闫柱制作果蔬雕已有20多年,他说,希望能展示中国饮食文化的同时,呈现艺术的美感。

  特写

  “心形”握手花篮独具匠心

  如何用匠心和细心呈现完美的服务?会议运营部总监助理苏筱讲了两个小故事。在四层大会堂迎宾区,国家会议中心用各国国花摆放出“心形”握手花篮,一只黄皮肤的“手”和一只黑皮肤的“手”紧紧相握,象征中非友谊心手相牵。“大家都觉得创意和呈现效果很好,但当时设计时费了好大劲儿。”他说,体现黄皮肤可以用黄色小玫瑰,黑皮肤考虑过用深粉色的花朵,但不太搭配。最终尝试多次,才选用了棕色的花朵。“此前还考虑过手臂或者卡通小胖手等图案,但都被花艺师给否定了,因为平面效果图好看,但难以立体呈现。最终大家集思广益,决定取‘用心交流’的寓意,目前呈现的是最终第三版的设计。”

  苏筱说,为做好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场馆严控采购源头,做到来源可追溯,运输、验收、储存、制作各个环节严格把关,食品安全双人双责,原材料、成品双留样。“有个小插曲,昨晚食药监局来这里,对开幕式使用的杯子的清洁度进行快速抽检。按照标准,菌落指数低于30即为合格。”工作人员从千余个杯子中抽取了10个杯子,其中9个杯子数值为0,另外一个杯子为2。“这个近乎完美的检测结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这也是服务人员细致工作的表现,我们希望用这样的态度为国际友人的服务交出满意的答卷。”

【编辑:于晓】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