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浙江“两弹一星”纪念园开园 首位奉献者落葬

2018年10月12日 20:5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浙江“两弹一星”纪念园开园首位奉献者落葬
    白色石板上,镌刻的是去世的浙江籍“两弹一星”奉献者的名字。 童笑雨 摄

  中新网杭州10月12日电(谢盼盼 童笑雨)绿树荫荫,嘉木森森,报国热血铸英魂。10月12日,“‘两弹一星’奉献者纪念园开园仪式”在浙江安贤园举行,并迎来首位“两弹一星”奉献者落葬。作为见证者,原中国核试验基地司令员马国惠说,纪念园开园是对无名英雄的缅怀,是为“两弹一星”奉献者做的实事,更是推动“两弹一星”精神走向社会的力量之源。

主碑上的“东方红一号”卫星由三根柱子托举而成。 童笑雨 摄
主碑上的“东方红一号”卫星由三根柱子托举而成。 童笑雨 摄

  20世纪50年代,一批科研人员从四面八方汇集于西北荒漠,实现了“两弹一星”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跨越式发展。然而在邓稼先、钱学森、钱三强等耳熟能详的名字背后,是诸多默默无闻的奉献者。

施华讲话。 童笑雨 摄
施华讲话。 童笑雨 摄

  在安贤园中国董事长施华看来,奉献者应该被铭记,“两弹一星”精神更应该被传承。为此,“两弹一星”纪念园应运而生。

  漫步在纪念园,引入眼帘的是“两弹一星”23名元勋的纪念墙。主碑上的“东方红一号”卫星由三根柱子托举而成,象征氢弹、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的发展的艰难历程。旁边的白色石板上,镌刻的是去世的浙江籍“两弹一星”奉献者的名字,寓意“两弹一星”奉献者的成就不容抹去。

纪念园剪彩。 童笑雨 摄
纪念园剪彩。 童笑雨 摄

  据浙江安贤园副总经理李钢介绍,如今开放的是该园的一期工程,是一个专属于“两弹一星”奉献者的纪念园,如今已有数百名奉献者前来定位。“上面的名字可能普普通通,但同样值得铭记、怀念,他们的事迹仍旧值得宣扬学习。”

“两弹一星”奉献者纪念园。 童笑雨 摄
“两弹一星”奉献者纪念园。 童笑雨 摄

  数十载光阴,凝铸中华豪情。斯人已逝,往事如云,壮志铭记于心。

  沈惠泉是该纪念园的首位落葬者,曾在王淦昌、朱光亚、邓稼先等科学家的领导下,从事原子弹核性能研究,并为中国的“两弹一星”事业奉献了终身而无人知晓。

  谈及父亲的过往,沈海滨数次哽咽。“父亲很低调,直到1984年收到中国核工业部颁发的荣誉证书和小小的‘原子弹爆炸纪念’勋章,我才明白童年里无数次缺席的父亲竟然从事了这么伟大的事业。”

  他说,“不与人争名,不与民争利,舍小家为大家,为国争光”是父亲的人生信条,也是他留下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鉴于此,他也选择了象征“两弹一星”精神永存的常春藤墓碑,为父亲的一生画上句号。

  “献了青春献终身”是沈惠泉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诸多“两弹一星”奉献者一生的践行。安贤园品牌推广总监单璐对此感慨万千。

  “自2016年开始筹划建立纪念园,我们走访了北京、甘肃、新疆和内蒙古多地,接触了诸多‘两弹一星’奉献者。聊得越深,接触地越多,愈发认识到纪念园建立的必要性。”她说,能在历史长河中流淌的,多是有卓越功勋的人。这些奉献者虽然籍籍无名,但他们的艰辛和成就不容遗忘。“作为社会力量,我们能做的有限,但还是想尽绵薄之力,打造一个关于‘两弹一星’的精神家园。”

  浙江省殡葬协会秘书长甄远宁对此表示认同。她说,纪念园的建立,是陵园从殡葬到生命纪念家园高度的提升,更是展现爱国情怀、体现文明进步的重要载体。“它不仅是对生命的纪念,更体现了新时期对‘两弹一星’精神的薪火相传。”(完)

【编辑:姜雨薇】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