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走进伊斯兰堡首座孔子学院:实现青年理想

2018年12月11日 20:1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探访伊斯兰堡孔子学院:巴基斯坦“汉语热”持续升温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伊斯兰堡12月11日电 题:走进伊斯兰堡首座孔子学院:实现青年理想

  作者 陈静

  12月的伊斯兰堡气温微凉,但在伊斯兰堡孔子学院里,记者却受到了巴基斯坦青年学生们热情地招待。

  说起汉语教学在当地的发展史,巴基斯坦教师哈希卜感受最为深刻。他回忆,“2001年,中国政府给巴基斯坦提供了13个奖学金名额。”获得政府奖学金后,哈希卜于2003年至2007年赴同济大学学习汉语。

  2005年,中国北京语言大学和巴基斯坦国立现代语言大学联合建立了伊斯兰堡孔子学院,这也是伊斯兰堡的第一所孔子学院。

  哈希卜学成归来,成为了孔子学院的老师,工作至今已经11年,是名副其实的元老。

  近20年来,巴基斯坦的汉语教育发生了巨大变化。哈希卜说,“我学习汉语时还没有‘中巴经济走廊’,也没有‘一带一路’倡议,学汉语的年轻人出路并不多。”随着两国合作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项目落地巴基斯坦,为当地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汉语热”也在巴基斯坦蔓延开来。

  “我的愿望是成为汉语教师,这样我就能教巴基斯坦人说汉语,教中国人说乌尔都语,增进两国间的友谊。”今年23岁的明月(Saira Banu)是伊斯兰堡孔子学院的学生,她用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告诉记者,她的男朋友曾到中国留学,妹妹也正在浙江工商大学学习汉语,她的目标就是像妹妹一样,通过考试获得奖学金,到中国留学,向梦想一步步靠近。

  明月的汉语老师、伊斯兰堡孔子学院专职教师阿衣江告诉记者,正是因为有许多巴基斯坦年轻人通过学习汉语,成为教师、翻译、中资企业员工,获得稳定、丰厚的收入,改变了自己和家人的命运,才吸引更多人学习汉语。

  “我从2011年起就在巴基斯坦工作,见证了‘汉语热’的发展历程。”阿衣江说,2013年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启动后,巴基斯坦学习汉语和参加HSK(汉语水平考试)的人数激增。2015年在伊斯兰堡孔子学院报考HSK的学生为314人次,2017年就突破3000人次。

  阿衣江说,“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一个人学习汉语,他的家人也会对中国、中文产生兴趣,逐步形成热议汉语、热聊中国的社会氛围,促进‘中巴经济走廊’项目更好地落地。因此,汉语教学也推动了‘中巴经济走廊’‘一带一路’倡议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两国民间文化交流。”

  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明月对两国合作也有自己的理解:“一带一路”是连接沿线各国的桥梁,掌握乌尔都语、汉语、英语的自己就能成为筑牢桥梁的一块钢、一片瓦;“中巴经济走廊”则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多施展抱负的机会,去实现理想、改变命运。(完)

【编辑:叶攀】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