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内蒙古总工会深化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8年12月24日 09:31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 

  深化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深化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纪实

姚树华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姚树华(前排中)与创新骨干进行现场研发

郭晋龙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调试设备

赵辉创新工作室团队在模拟工作台讲解电力机车空气管路原理

孟凡路创新工作室团队正在利用自制合成塔模型进行教学活动

安亮创新工作室粉煤制剂攻关小组在现场针对成型机防撕裂保护开关进行讨论

  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领导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揭牌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各级工会大力开展了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不断扩大职工创新工作室的覆盖面,把职工创新工作室作为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培养新时代技术人才并发挥其作用的重要手段,作为引领职工践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的有效途径和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重要载体,也是为职工群众搭建一个锐意创新、攻坚克难的阵地和展示才能、发挥作用的平台。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共建立各级职工创新工作室1993个,其中,7个被命名为全国示范性创新工作室,198个被命名为自治区级职工创新工作室。2015年以来,自治区级职工创新工作室共确立创新课题3054个,攻关项目1277个,涌现出创新成果2271项。实践证明,职工创新工作室是工会服务科学发展、服务职工群众的新载体,在弘扬劳模精神,促进职工提升技能,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中国工会十七大精神,积极落实自治区党委各项战略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进程,引领带动全区各族职工深入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组织召开了全区深化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经验交流会,为广泛开展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提供交流沟通平台。

  呼和浩特市总工会 激发创新活力 推动经济发展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创新发展理念”,推进呼和浩特市职工创新活动深入开展,呼和浩特市以劳动模范、高技能人才为带头人,以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为方向,通过出实招、办实事、促创新,不断推进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截至目前,呼和浩特市总工会打造各级各类职工创新工作室160个,其中,自治区级职工创新工作室16个,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144个。

  呼和浩特市建立职工创新工作室公开会审制度,保证职工创新工作室命名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建立动态管理制度,保证职工创新工作室能够做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建立职工创新工作室育成制度,使职工创新工作室真正达到“建起来”“转起来”,围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本市重点工程和龙头示范企业中开展职工创新工作室育成活动,截至目前,全市职工创新工作室创新成果累计3764项,其中拥有发明和实用专利266项,成果转化效益明显;建立互检互学、培训观摩制度,促进工作室规范化、标准化创建。通过面对面指导、现场观摩、实地教学、互动讲解等方式,累计组织参观、培训1000余人次,发挥典型工作室的引领示范作用,形成辐射效应。

  重引导,充分发挥劳模和高技能人才的“传、帮、带”作用。打造出一批以陈九连、韩佳彤等劳模、北疆工匠和高技能人才领衔,众多企业青年技术创新骨干积极参与的职工创新工作室;拓领域,增强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后劲,培养和造就更多“一线创新人才”。特别注重在非公企业集中的开发区、机关事业单位、科研机构、技术院校中开展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树典型,扩大职工创新工作室影响力。呼和浩特市总工会将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与宣传有机结合、科学对接,充分利用电视、报纸、“互联网+”等新媒体手段,全方位宣传典型示范性职工创新工作室和职工创新性活动。

  呼伦贝尔市总工会 立足技术突破 谋求创新发展

  呼伦贝尔市总工会积极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关于进一步深化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的意见》精神,在各级工会中推广普及先进的创新理念、技术和方法,在此基础上组建了“呼伦贝尔市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在进一步提高职工创新水平的同时,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总工会、各旗市区总工会及相关企业工会高度重视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以下简称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将此项工作纳入年度责任目标考核,全面统筹指导全市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呼伦贝尔市连续3年,每年命名30个“呼伦贝尔市创新工作室”,截至目前,已累计创建各级创新工作室144个,其中,自治区级职工创新工作室16个。

  呼伦贝尔市各级创新工作室在生产一线充分发挥“整合技术资源、打造优势团队、解决企业疑难”的引领示范作用,华能伊敏煤电公司王剑红创新工作室,工作室团队31人,完成创新成果23项,获得专利6项,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达上千万元。

  2017年12月呼伦贝尔创新工作室联盟成立,联盟成立1年来,呼伦贝尔市总工会把如何推动联盟更好的运营作为工作重点。初期联盟成员之间进行技术扶持,通过半年多的走访,将每个成员的优势结合到一起,进行交流对接,今年共有10名联盟成员进行产品种植交流、生产技术交流,使团队间的合作机制更加紧密,为今后大量的成果转化提供优势条件。截至目前,创新工作室联盟已为呼伦贝尔市6个企事业单位提供创新成果和技术支持,申报科技类扶持项目8个、申报科普基地4个,为技术人才的培养和科技成果的推广提供平台支持,推进了呼伦贝尔市经济建设展现新作为。

  锡林浩特市总工会 拓展思维 创新理念 提升“互联网+工会”工作水平

  为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工作、生活方式变化的新趋势,更好地将先进理念和互联网技术应用于工会工作,锡林浩特市总工会于2016年11月成立了全区首家以“互联网+工会”为课题的职工创新工作室,实现了“网上办公、便捷服务”的工作目标。

  工作室先后建立开发了微信公众平台、官方网站、微博、智慧工会4个互联互通的工作平台,成功地将互联网先进技术嫁接到工会业务工作中来。互联网+帮扶救助。积极探索职工线上申请帮扶救助工作流程,简化工作程序,让职工群众少跑路、多办事。2017年1月21日,由创新工作室独立研发的“微帮扶”小程序在腾讯公司公测12天后正式上线运行,全市16个帮扶办公室、52个帮扶站同步使用,覆盖全市苏木乡镇场、街道社区及企业, 实现了“一部手机指尖申请、足不出户接受关怀”的工作目标。

  开发使用智慧工会。启用了智慧工会服务平台项目,通过工会会员使用“职工服务平台”的活跃程度将数据沉淀在“综合管理平台”,为有效利用新媒体开展服务工作提供了科学精准的数据参考依据。

  2016年以来,锡林浩特市“互联网+工会”职工创新工作室得到了上级工会和社会的广泛认可,锡林浩特市总工会作为唯一县级地区受邀在全国“互联网+工会”普惠性服务现场推进会上汇报工作,在全国总工会“网聚职工正能量 争做中国好网民”的主题活动和全国工会帮扶工作培训班做交流发言。先后10余次受邀在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锡林郭勒盟工会主办的培训班交流创新成果。辽宁抚顺和乌兰察布市、赤峰市、呼伦贝尔市等30余家区内外工会同仁到锡市考察指导“互联网+工会”工作。锡林浩特市总工会“互联网+工会”创新工作室在全国工运系统首创项目2个,全区首创项目10余个,并在全总举办的“网聚职工正能量o争做中国好网民”主题活动中荣获4项奖励。

  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 厚植“工匠精神” 突出做实叫响 深入推进劳模先进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

  近年来,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按照上级工会工作部署,深入推进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抓好规范运作,强化资源保障,突出做实叫响,在全公司形成了劳模引领、品牌辐射、创新发展的良好态势,成为新时期弘扬“工匠精神”、激发职工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的有力抓手。

  抓好“选人”这个关键。将工作室带头人的选择范围拓展到技术能手、金牌工人、“呼铁工匠”和集团公司先进生产者,重点选择有一定理论水平、工作经验、业务专长、创新潜力和有激情、在状态的人员作为带头人,并以其为核心选拔一批生产一线技能人才组成创新团队。同时实施成员动态管理,每名成员与带头人签订不少于1年的工作协议,对出现年内超过5次不能参加活动和未做出实质性贡献等5种情况的成员,一律解除工作协议。“入门有条件、人员能进退”的机制保证了团队在人才、技能方面的领先性。

  打牢“铸魂”这个基础。把厚植“工匠精神”作为工作室创建的“灵魂”,把工作室建成打造工匠的基地,促进了劳模从普通工人向技能工人转变,从生产模范向创新模范转变,从行业标兵向社会标兵转变。公司郭晋龙、张发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两名领衔人分别在2017年、2018年获评“北疆工匠”。

  紧盯“效果”这个根本。一方面,将攻关课题与企业和行业发展需求相结合,将工作室打造成企业创新发展的“领头羊”,焊轨段“郭晋龙劳模创新工作室”研发的“钢轨焊缝双频正火设备及工艺”已经推广到全路21条焊接生产线,推动了全路乃至全国在该领域的创新发展。另一方面,立足生产实际和现场所需开展技能攻关、技术创新,将工作室打造成攻坚克难的“尖刀班”,科研所“张发劳模创新工作室”研发的钢轨纵向位移检测设备、轨道除沙装置和电力机车防逆电操作手柄等成果,为全公司乃至全国铁路在保安全、提效率上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京隆发电公司冯宝泉创新工作室 在企业发展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京隆发电公司冯宝泉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1年10月,工作室领军人物由公司总工程师冯宝泉担任,为协调推动冯宝泉创新工作室建设,工作室设立了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两个常设团队,有针对性地解决了生产一线、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攻坚重点、难点项目。管理创新团队骨干人员8 人,技术创新骨干人员28 人,所属的多个项目团队覆盖总人数超过100余人,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超过了50%。承担了公司创新攻坚重点项目,与合理化建议、“QC 管理等形成”多翼互动“,发挥创新工作室平台效应,实现以职工为引领、职工全员参与的创新局面。

  工作室发挥平台效应,以职工为引领,扩大职工参与面,积极吸收有专业特长、有创新志向、有提升潜质的员工加入创新团队。每月开展创新活动,每季度召开创新项目推进会。围绕生产经营中心工作,针对创新创效、攻克机组安全运行难题等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与需求,合理立项,实现职工创新工作“重实际、接地气”,实现企业创新需求与员工创新热情的统一。

  公司把冯宝泉创新工作室作为项目攻关队,每年承接集团重点科技项目,紧密结合科研课题项目的推进,积极开展创新创效项目的成果提炼和申报,多年来创新工作室共承担了集团级科技项目17项。《空冷机组空冷岛内空气流场优化研究》《磨煤机提高出力与制粉系统降耗技术研究》和《#1炉环保改造后性能优化与安全经济运行综合分析研究》3个项目的成功实施,使供电煤耗降低3g/kwh,每年可节约成本600万元,上述3个项目被国家能源局评为2014年火力发电节能与改造示范项目。

  经过长期创建,冯宝泉创新工作室已经成为展示公司创新驱动、科技兴企的一张名片,在创新业绩、人才培养、示范效应和荣誉奖励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并获评“自治区创新工作室”。

  平庄煤业六家煤矿赵辉创新工作室 以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主线 发挥工作室传承引领作用

  2011年,平庄煤业六家煤矿作为赤峰市试点单位,创建了以赵辉为带头人,由劳动模范、技术骨干等组成的赤峰市第一个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作室是由研发室、实训室、电教室、成果展示区,即“三室一区”构成的500余平方米集创新研发、员工培训、交流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产学研基地。工作室先后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赤峰市总工会命名表彰。

  工作室以导师带徒活动为主题,着力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以技师讲堂和实训讲堂为平台,着力提升全员素质。师徒结为对子后,班组采取现场演练、模拟示范的方式,师傅对徒弟进行“手把手”现场观摩演练,为师徒创造相互学习、深入交流的机会。定期给徒弟压担子、交任务、定课题,积极引导他们利用理论实践分析研究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难题,促使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提升自身操作技能。逐渐发掘以“导师带徒”为主线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室成员搜集资料、下载软件、自学制图,并结合多年来的学习体会和工作经验,把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故障和技术难题,编写成为授课教程和案例,制作成课件,把设备的工作原理、发生故障的原因、故障处理的方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员工。

  近年来,以赵辉创新工作室为载体,六家矿每年将投入近50万元作为矿长特殊奖励基金用于奖励,职工不仅提高了收入水平,更提高了技术能力,比学赶超蔚然成风,在全矿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共组织技术比武5次,参加人员493人次;结师徒对子573对,颁发矿长特殊奖励津贴119.48万元;“技师讲堂”“实训讲堂”先后培训员工1380人次,经过培训晋升为高级工的职工54名,技师26名,高级技师13名,其中涌现出了以乔富国、李磊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典型,员工个人技术素质和员工整体队伍素质都有了大幅提升。

  河套灌区管理总局徐宏伟职工创新工作室 弘扬劳模精神 培养工匠人才

  内蒙古河套灌区是亚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灌区,是中国三个特大型灌区之一。河套灌区管理总局于2011年成立了以自治区劳模徐宏伟为带头人的“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充分发挥劳模骨干的带头作用、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职工队伍。2016年11月,被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命名为“自治区职工创新工作室”。

  河灌总局对工作室创建高度重视,在场地、经费、项目带动等方面提供了坚实保障。目前,形成了一支16人组成的高学历、高层次、多学科覆盖的青年技术创新团队。截至目前,工作室共完成创新成果111项,获得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10项,获得市级、自治区级科技进步奖23人次。

  以解决生产一线实际问题为目标,大力开展创新工作,创新工作室的创新任务与灵感全部来自于生产管理一线。成员在确定工作计划与课题之前,必须明确创新工作的目的,不为创新而创新,要为解决生产一线实际问题而创新。如河套灌区很多基层段点地处荒野,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都无法覆盖宽带网络服务,致使职工的工作、生活存在很多困难。工作室成员通过考察国内外各种先进技术和设备,优化选型设计,通过实地进行分析比对、勘测计算,尝试十几种通讯方式后,确定了最适合现有工程条件下的光纤传输加微波接入技术方案,建成了内蒙古西部地区最大的行业信息化专网河套灌区水利系统专用通讯网络。

  2018年,徐宏伟职工创新工作室在已有的工作基础之上,为总局编写了《河套灌区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标准化体系》讨论稿,内容包括27册标准化规范,其中7册已向有关部门申报地方标准,为标准化体系建设作出了贡献。

  徐宏伟职工创新工作室在全体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先后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内蒙古青年创新创业创优标兵集体”“自治区青年文明号集体”等20多项荣誉称号。

【编辑:郭梦媛】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