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密织新时代职工权益的“保护网”

2018年12月25日 09:31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 

  密织新时代职工权益的“保护网”
  ——厦门市总工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综述

市总工会为“五星职工之家”授牌(李剑婷摄)

开展农民工普法活动(刘剑颖摄)

  签订《厦门市旅行社行业导游员工资专项集体合同》

  (王星乐摄)

  新时代、新思想、新理念,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也不例外。在劳动关系新时代,如何更好地和谐创建赢未来?近年来,厦门市总工会以实际行动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围绕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大生态,厦门市总工会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深化理念创新、机制创新、手段创新,全方位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团结引领广大职工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努力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有力促进工会工作成效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职工的凝聚力和城市的竞争力。

  营造和谐环境 实现企业和职工“双赢”局面

  集体协商如何签订?如何合法为职工表达诉求?如何减少劳动纠纷?今年3月“2018年集体协商要约行动月”宣传活动现场,社区工会工作人员耐心地为职工一一解答难题,现场发放了《关于开展集体协商工作的函》等千份材料。

  厦门市总工会连续3周推送“要约行动月”集体协商知识课堂,开展为期1周的集体协商知识微信竞答活动。职工参与的热情高涨,据后台统计全市有64432人次参与知识抢答,310名职工分享了有奖竞答的奖金。

  “工会工作人员讲解的工资协商、劳动法律等政策跟我们自身关系很大,调整工资要协商、化解劳动关系矛盾靠协商……这些先进理念深入我们职工心里。”来自贵州的外来务工人员陈杰如是说。

  加强民主管理、推进集体协商、促进规范用工,开展厂务公开、建立职代会制度、职工董事监事制度……厦门市总工会始终站在工会工作改革创新的前沿,积极推进和谐企业创建,从源头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2017年11月,厦门市导游员基层工会联合委员会和厦门市旅游协会签订了《厦门市旅行社行业导游员工资专项集体合同》,合同的签定惠及全市约4400名导游,充实保障导游员参与工资分派和获取合理劳动报酬的权益,推进旅游市场持续健康成长,标志着市总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又迈出了新步伐。

  厦门市总工会还依托劳动关系三方平台,联合市人社局、市工商联、市企联,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工资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5年来,全市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商、职代会的建制率保持在85%以上,百人以上企业建制率达90%以上,世界500强在厦企业全部签订工资集体合同。

  市总工会副主席陈超英说,为充分发挥集体协商制度在经济“新常态”下调整劳动关系的基础性作用,市总工会通过集中要约与动态要约、专项要约与普遍要约、‘上代下’要约与企业工会单独要约多种结合方式,全力推进集体协商扩面提质。

  为了充分发挥职代会的作用,市总工会每年开展职代会优秀提案征集活动,《关于优化绩效制度的提案》《关于技术工人分级的提案》《关于加强企业职工培训的提案》等一系列的优秀的职代会提案,源源不绝地从全市企业工会中涌现出来,内容涉及改善企业经营管理、促进技术创新、维护职工权益、协调劳动关系等广泛内容。

  一个优秀的提案落地,推动了企业民主管理的健康发展。前不久,厦门市湖里区长乐社区工会联合会职工谢彩云提出《关于积极探索工资协商途径促进区域劳动关系和谐的提案》,该提案实施以来,所辖区域的97家店面劳动合同签订率、社保参保率、单位建会率、职工入会率、集体合同覆盖率大大提升。谢彩云高兴地说:“提案实施后,企业里的劳动关系和谐,一整年都没有发生劳资纠纷,商家营业收入和利润都有增长。”

  厦门市总工会重视优秀提案的评选活动,从而提升职代会建制质量和成效,促进职工积极参与公司新制度、新机制的改革,推进企业民主管理,更好地为职工谋福利。近年来,厦门市总工会评选出的优秀提案参选全省优秀提案表彰,厦门获奖数量居各地市、省产业(系统)工会之首。

  企业重大问题决策,干部的选拔、任用和管理,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企业经营状况,干部收入和待遇公开……厂务公开制度的实行,让职工当家作主,充分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

  推行厂务公开制度是新形势下企业民主管理新的实现形式和途径,厦门水务集团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企业实行厂务公开以来,不仅调动包括经营管理者在内的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能推动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集团员工林丽玲高兴地说:“厂务公开制度的实行,让我们感受到了主人翁的地位,更激发了我们为企业奋斗,干事业的决心。”

  建设温馨家园,让职工找到“家”的感觉

  工会是联系党和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市总工会坚持源头建会,抓住重点区域、重点类型和重点对象,大力推动新建独立基层工会工作,提高工会组织覆盖面。

  2014年,市总工会开展基层基础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来,在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增强基层工会活力,发挥基层工会作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获得省总、全总的充分肯定。作为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的主要载体——“开展达标创优活动,争创星级职工之家”的工作被全总评为“工会基层组织建设创新成果一等奖”。

  三年圆满收官,2017年又是一个新的开始,市总工会坚持以“第二轮巩固深化工会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组织开展“百人以上非公企业建会集中行动”,借助“党建带工建”优势强力推进、整合各方资源合力推进,新组建基层工会1000家、新发展工会会员4.5万多名。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基层工会1.9万家、覆盖基层单位6.7万家、会员174.6万名;开业投产一年以上的百人以上非公企业1445家、职工55.51万人,已建会1433家、吸收会员48.49万人,建会率、入会率分别为99.24%、88.53%。

  基层基础建设在三年行动计划和达标创优创建星级职工之家活动推动下,全市的基层工会建设呈现出蓬勃向上的良好态势,涌现了厦门住总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厦门麦丰密封件有限公司、厦门永享集团公司、厦门水务集团……一批批优秀的五星级职工之家,这些先进典型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推进了全市基层工会规范化建设。2017年全市共有4000多家基层工会参与“达标创优”活动,其中有1000多家通过了四星或五星职工之家申报,职工满意率在90%以上。今年有201家和311家基层工会被分别命名为五星、四星职工之家。

  “有场所、有人员、有制度、有档案、有经费、有服务”,随着全市镇(街)职工服务站陆续挂牌运作,工会会员的实际需求能就近就地得到解决。市总工会引入竞赛机制,积极开展“职工服务站规范化建设竞赛”,突出提升服务站工作,真正把“会、站、家”建设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扩大工会影响力,打造职工服务站品牌。

  竞赛中,市总工会通过实地查看、检查台账、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形式,对各基层职工服务站“六有”工作情况,以及落实市总工会为职工办实事项目、独立开展特色创新活动的情况进行考核。

  “职工服务站是打通工会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平台和载体,”市总工会党组成员、巡视员杨中华说,“基层职工服务站要善于立足实际,结合街道、园区企业的特点,举办职工喜闻乐见的活动,进一步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打造真正的职工之家。”

  多年来,全市已建成54个镇街、园区、行业职工服务站,竞赛活动进一步完善了设施与制度、拓展了服务内容与能力、巩固了“会、站、家”一体化建设,湖里区禾山街道等两家工会被评为2017年度全省示范镇街工会。

  职工好宿舍、职工好食堂、爱心驿站、共享职工之家、职工爱心加油站……一个个办实事项目的顺利实施,推动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构建,切切实实让广大职工感受到“职工之家”的作用,大大激发了职工入会积极性。

  为了最大限度地把农民工组织到工会中来,不断提高农民工组织化程度。市总工会大力开展“农民工入会集中行动”,多次组织工作人员利用周末或者下班时间,分组深入基层、社区开展入户调查,增强农民工对工会的认知度和认同感,广泛宣传发动农民工入会,维护其合法权益。

  市快递行业工会联合会、市家庭服务业工会联合会、市物流行业工会联合会……陆续组建行业工会联合会。为了积极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今年以来,市总工会重点抓好八大领域的建会工作,开展入会宣传和会员普惠服务,并通过企业建会、成立行业工会、加大行业和社区工会覆盖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吸收货车司机等八大群体加入工会。

  在工会基层活跃着这样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的名字叫“工会专干”,他们是工会一线主力军和生力军队伍,是做好工会工作不可或缺的一支队伍。

  市家庭服务业工会联合会工会专干魏晨辉得知,家政职工在劳务派遣中受伤得不到补助,隔天立马赶到莆田,从早上一直协调到晚上,最终为56岁的贵州籍来厦务工人员谢永珍拿到了9万元的赔偿金。

  一通电话,连起职工与娘家人的心,一次奔走,为困境中的职工化解了危机,像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魏晨辉是厦门168名工会专干队伍中普通的一员,这支工会专干队伍,用他们的专业知识、热情的服务,赢得了职工的信赖。

  “市总每年定期举办培训班,把理论学习和实操技能结合起来,通过举办知识竞赛、岗位培训班、辩论竞赛等形式,增强培训质量和实效,让工会专干的知识更全、业务能力更精。”市总工会基层工作部部长蒋丽琴介绍。

  为了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工会专干队伍,2017年底,市总工会还出台了《厦门市总工会工会专干管理办法》《关于调整工会专干工资待遇的通知》,进一步推动工会专干队伍规范化建设。今年9月,思明区在全省首创职工服务站站长竞聘上岗制度,面向全区工会专干进行公开选拔,通过理论测试、竞选演说及参加人员的德、能、勤、绩、廉进行综合评议,确定首批4名合格的职工服务站站长。

  如今,厦门市不少工会专干成为工会工作的主力军和生力军,组织职工参加文体活动、发放劳保福利用品、调解劳动纠纷、解读工会组建和会员入会、困难救助和帮扶、指导企业民主管理……基层工会有困难,基层职员有需求,哪里需要“娘家人”,他们的身影就会出现在那里,职工亲切称他们为工会“娘家人”。

  构筑坚强后盾 为职工撑起法律的保护伞

  今年1月2日,集美某印染厂因自身原因停产,连续3个月未向员工支付工资。309名员工向集美区工会法律援助中心求助,不到半个月时间,就为劳动者挽回了损失。

  9月21日,在湖里区总工会的帮助下,法院执行局开辟“绿色通道”,仅用15天时间,29位原某服饰有限公司的职工终于在中秋节前,如愿拿到了13万元被拖欠的工资款项。

  ……

  2016年以来,市总工会协调追讨欠薪逾1600万元,及时化解了不少社会矛盾;受理调解劳动纠纷12501起,帮助职工追讨被拖欠工资、补偿金、赔偿金达2.5亿元。

  厦门市总工会始终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抓住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认真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的基本职责,把群众观念牢牢根植于心中。

  近年来,厦门市总工会提出法治思维、法治方式,依法建会,依法治会,依法理性维权的新理念;积极构筑职工维权服务体系,不断充实维权力量,引入法律服务专业团队,加强工会劳动法律事务所、劳动法务工作站(室)建设,提高工会法律服务水平。

  市总工会加大立法源头参与,在人大议案、政协提案和法律法规的修订意见征求中强化源头维护,积极解决劳动争议,在健全职工维权服务体系,不断推进“法治工会”建设新举措。

  2013年,市总工会在职工帮扶中心成立“一室两庭”,加大工会在劳动争议案件仲裁、诉讼环节的维权参与力度。

  2014年,市总工会首次组织“法庭大课堂”走进工会活动,将庭审现场搬进工会,引导职工和工会干部学法、知法、守法、用法。

  2015年1月,市总工会推动全国首个劳动法庭在厦门思明法院滨海法庭揭牌成立,提高了劳动争议审判效率,缩短了维权时间。

  2016年,全省首个劳动法务工作站在厦门同安工业园区揭牌成立。对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管理和企业规章制度进行“把脉问诊”,为工业园区内的1500家企业筑起一道“防火墙”;开设“法庭大课堂”,为劳动争议弱势群体提供更全面、更完善的帮助。市总工会先后被全总评为“全国工会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工作先进集体”、被福建省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授予“福建省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的称号。

  利用元旦、“五一”等节假日游园活动、“12·4”全国宪法宣传日……市总工会注重以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搞好经常性宣传教育活动,5年来,市总工会“七五”普法讲师团等共举办各类普法讲座1220场、“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法律服务161场、“工会是我家”广播普法节目210期,依托“劳动法庭”举办“法庭大课堂”32场,在微信平台推送“三分钟普法”栏目154期、《厦门工人》刊载“以案说法”案例44篇,线上线下法律咨询服务回复用人单位及劳动者劳动法律问题1000余个……通过宣传教育,广大职工法治素养不断提升,依法理性维权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

  为了让职工合法权益得到及时有效的维护,市总工会广泛开展“六进”(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家庭、进场所)活动,着力抓好《宪法》《劳动合同法》《福建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贯彻;在全市抽调30名律师、10名工会干部,组建10支公益法律服务队,将公益法律服务覆盖到全市6区和9个产业(行业)系统,组织开展公益法律服务54场次,服务农民工10870人次,促进劳动争议优先办理、快速解决。

  “普及劳动权益维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引导职工以理性合法的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参与主席接待日的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许毅青深有感触说。每到周六,厦门市工会干部固定要到电台“上班”,不少粉丝每周都期待着“工会是我家”栏目的播出,粉丝关于职工权益保障的难题,都能得到及时的答疑解惑。

  为了提升职工法律素质,营造工会依法维权的浓厚氛围,市总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资源,开通“厦门市总工会”微信公众号“12351”维权专栏“三分钟学法”,开设30个在线维权咨询交流QQ群、微信朋友圈,法律服务覆盖数千个用人单位,50多万工会会员。今年1至11月,市总工会和市职工服务中心“12351”热线共受理职工来电3000余件,来信82件、来访1908人次,其中集体来访5次,均及时认真答复回复,职工满意率98.7%。今年仅“三分钟学法”就开展了20多期,累计达12.7万人次,“兴起大学习热潮”有奖知识竞答参与超2.5万人次。

  此外,市总工会还强力推进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组织和队伍建设,组建法律监督委员会13562个,培训监督员近2万名,一些苗头隐患在基层得到及时化解。近几年,全市劳动争议案件逐年下降,2016年18648件,下降3%;2017年17924件,案件数下降3.88%,涉案金额下降9.6%。今年将继续下降。

  完善服务体系,提升职工获得感幸福感

  邱海君的老家在莆田山区,今年是他在厦门工作的第21个年头。如今,他已从一个普通的焊接工,成长为技艺高超的能工巧匠,并且成为一名技术革新的推动者。

  邱海君是厦船重工的一名普通工人,公司工会十分注重对员工技术的提升,邱海君被派遣到日本学习最先进的焊接理论和实践,3年的学习让他成为行业的佼佼者。“厦门是我的第二故乡,在企业的支持下,我买了房,有了家,这里有我的理想和事业……”职工的成长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在市总工会努力构建的和谐劳动关系中,邱海君是受益一员。

  近年来,在市总工会坚持以职工为本,加大服务职工工作力度,健全完善职工服务体系,解决职工群众最现实、最直接、最关心的问题。通过为职工办实事,让职工直接感受到工会组织的服务,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长期以来,市总工会关注民生,扩大服务覆盖面,提升普惠力度,更精准地为职工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当好职工群众信赖的“娘家人”,不断提升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近年来,市总工会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坚持“贴近民生、服务民生”,每年公开向社会征集为职工办实事项目,让职工直接感受到工会“娘家人”的温暖。如今,办实事项目已覆盖到职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厦门工会一块响当当的服务品牌。

  “如果没有工会,我可能因为经济原因放弃学业,更当不了医生。”对于当年因贫困差点失学的叶凯榕而言,工会提供的“金秋助学”补助金让他看到了希望。如今的叶凯榕已经顺利完成学业,成为厦门市第三医院胸心外科住院医师。“金秋助学”是市总工会的传统帮扶品牌,每年高考季,工会都坚持向困难职工家庭提供“金秋助学”补助,将寒门学子送进大学校门,帮助他们用知识改变命运。

  今年10月,2018年职工“求学圆梦”学历提升启动仪式举行,1000名学员开启新的学习生涯。“求学圆梦”是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提高产业工人队伍素质的重要举措。市总工会副主席陈幼萍介绍,“求学圆梦”活动通过政策优惠、学费补助的方式,帮助在厦职工提升他们的学历层次和技术技能水平,更好地服务厦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娃在楼下玩耍,我在楼上上班”,这是不少双职工感受到舒心工作的体验。暑假来临,许多双职工家庭面临着“父母上班,孩子放假无人看管”的难题,市总工会推动基层工会建立职工子女亲子园(暑托班),帮助职工解决带娃难题。

  今年7月以来,全市共有14家基层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区工会开办了37个职工亲子园(暑托班),服务职工子女906名。市总工会女职工部部长陈晓晖说:“我们鼓励基层单位根据职工需求兴办暑托班,不仅要为职工解决后顾之忧,也要给暑托班的孩子们一个安全、快乐、有意义的假期。”

  建设“职工好宿舍”“职工好食堂”、参加“医疗互助”保障、免费提供“两癌”(宫颈癌、乳腺癌)专项筛查、建立“爱心驿站”……除了传统帮扶项目外,工会还不断拓展普惠服务,让“娘家人”的温暖惠及每名职工。工会卡线上线下活动,现已吸引132万元持会员卡会员参与普惠服务,仅2017年,全市新增工会卡特惠商户近30家,全市会员特惠商户增加到200多家。市总党组成员、巡视员杨中华说:“6年来,以会员卡为纽带,将全会的办实事项目、会员普惠服务项目、会员管理等有机融合。”

  会员服务日活动和每月10万元的微信抽奖活动,参与的会员累计有近300万人次;工会卡附赠的保险,全年共为4000多名会员发放住院补贴和交通意外补助200多万元;平安返厦活动为15万多名会员发放交通补助2100多万元……

  厦门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倪超表示,下一步市总工会将继续扩大工作覆盖面,围绕职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合各方力量,突出主责主业,强化维权服务,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努力推动职工体面劳动、舒心工作、全面发展,持续提高广大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            (邓娜)

邓娜

【编辑:姜贞宇】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