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女同志会受照顾,但她们不愿做穿警服的“花瓶”

2018年12月26日 15:45 来源:央视网 参与互动 

  女同志会受照顾,但她们不愿做穿警服的“花瓶”

  央视网消息:女特警李思火了,以一种她自认为自豪而又有点“遗憾”的方式走进了公众的视野。两度参加央视《警察特训营》节目,因为高超的汽车特驾技术,她被誉为“炫酷女车神”,拥有了一众粉丝。但回归生活,李思还是那个一以贯之,踏踏实实的特警女汉子。

  “出名”既让她自豪,她也因此遗憾。自豪是因为李思觉得自己在节目里的展示很有意义,让更多人见识了女特警的实力。最遗憾的莫过于,上了荧屏后,就没办法再执行化装侦查和维稳现场的任务。

  “女同志在公安队伍里会受到照顾,但是我不希望你变成穿着警服的花瓶。”李思一直记得参警前一天晚上,同为警察的父亲跟她长谈时说过的这句话。

  李思出生于革命老区湖北黄冈,爷爷、父亲都是“老公安”。爷爷曾经是深受群众爱戴的“特派员”,父亲一直在公安一线战斗,破获过很多案件,数次立功。从小耳濡目染,因此李思一直都是按照男特警的标准要求自己。

  2009年,李思参警进入宜昌市公安局特警支队,目前的工作岗位是警务实战教官、心理咨询师。警务实战教官的日常工作就是组织警务技能的教学训练与考核,内容包括警械武器的使用、各种警务战术、车辆追击技战术、心理训练等。李思所在的教官团队目前只有她一位女同志。

  “真正的特警,与队友并肩作战的时候,队友必须能够放心的把后背交给你。”李思不愿搞特殊,训练科目一向都跟男特警一样。

  男特警每天一百个俯卧撑,一百个前曲,一个五公里跑,这也是李思的“标配”。

  睡前没有做完的俯卧撑,眯一会醒来也要完成。每天的五公里跑,直到跑不动被战友背回支队,李思才发现已经跑得双脚踝淤青肿大。

  李思最拿手的是“特驾”,汽车在她的驾驶下变成了警察的武器。汽车攻击、极速追击、180-220码超高速、短时间上坡、汽车涉水、高速爆胎追击等特种驾驶技术她都运用娴熟。

  李思驾驶60码以上的警车能非常顺溜地漂移掉头,敢把四个轮子的警车侧倾起来,当两个轮子的摩托车开。

  “炫酷女车神”的光鲜背后是不为人知的艰苦训练。

  光是提手刹一个动作,如果不戴手套练一上午,手上就会磨出水泡。李思戴上手套练习,“一层不行戴两层,两层不行戴三层”,练完泡还是会破,手套粘在手掌上都脱不下来。最后,手指根部的泡破成了一排茧。

  学过车的人都知道,夏天练车最艰苦。一到夏天,特驾训练场上的李思只有两张脸,要么“红脸”要么“黑脸”。

  高达50多度,汗蒸式的驾驶座令人难以忍受,关窗训练15分钟,面部和手部皮肤都有强烈的灼伤感,这个时候会满脸通红。

  把车窗打开一个缝,车内就会充满轮胎高速运转扬起来的大量灰尘以及磨损的黑色轮胎沫子。训练结束,一抹脸,都是轮胎沫子。

  一辆嫌犯驾驶的车辆在公路上玩命疾驰逃跑,李思和5名队友分别驾驶警用汽车和摩托车进行拦截,炫酷的高速掉头追击、漂移后,嫌疑车被死死钳制在警车连成的方框内,动弹不得,每台警车间的距离仅有15公分,民警和嫌犯却毫发无伤……这样真实的训练片段会经常上演,“练为战”是她和他们一切努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实战中,如果不及时将车逼停,逃窜过程中,很有可能伤及更多无辜。驾车追捕嫌疑车时,使用特种驾驶技术能够有效制服犯罪嫌疑人,将伤害降到最小。

  电视节目播出后,李思被更多人熟知,生活也因此发生了一些改变。加微信的人多了、合影的人多了,观众赞美和理解的声音也多了。

  但最让李思感动的是一群青少年“小朋友”,因为喜欢她帅气的女警察形象,他们立志也要当警察。李思曾经鼓励过的高三学生,最后如愿考上了警校。

  在很多人看来,警察职业复杂、危险,天生属于男性,即便偶尔配备女警,大多也是“花瓶”,只能安排在机关内勤岗位。如今,实际情况远非如此,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参警,并从事公安外勤、一线岗位。

  这些“带刺的玫瑰”们,在公安系统各个岗位上屡建奇功。

  (文/刘禛 照片均由本人提供)

【编辑:丁宝秀】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