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改革先锋”叶聪走进云南大学分享中国载人深潜精神

2019年01月10日 17: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改革先锋”叶聪走进云南大学分享中国载人深潜精神
    图为叶聪在云南大学宣讲 李哲 摄

  中新网昆明1月10日电 (陈静)“在蛟龙号的研制和应用过程中,我们总结了中国载人深潜精神——严谨求实、团结协作、拼搏奉献、勇攀高峰。”10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主任设计师、“改革先锋”叶聪来到云南大学,和在校学生们分享中国载人深潜的精神和传奇故事。

  当日,由中宣部、国家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共同主办的“改革先锋进校园”活动在云南大学举行专场讲座,叶聪作为宣讲人闪亮登场。出生于1979年的叶聪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副所长,现任全海深载人潜水器项目负责人、总设计师,在潜水器的总体设计、操作试验、潜航员培训等方面有丰富经验。2018年,他被授予“载人深潜英雄”和“改革先锋”称号。

图为叶聪 李哲 摄
图为叶聪 李哲 摄

  叶聪介绍,载人潜水器是为人员提供耐受海水压力的舱体,从而操纵潜水器以及机械手在深海开展探测的运载器,是潜水器中复杂程度最高的一种,其特点是能够在陌生复杂的深海环境开展外科手术般的作业。叶聪说,“很长一段时间,由于缺乏载人深潜技术,我国认知和利用深海的能力,以及对国际深海治理的主导权和话语权都受到了严重影响。”

  2012年6月,叶聪驾驶蛟龙号第一次突破了7000米深度,实现了中国载人深潜从600米到7000米的飞跃。在开展蛟龙号研制的同时,从2009年到2017年,叶聪和团队又完成了4500米级的深海勇士号研制。经过八年的艰苦研发,潜水器国产化率达到95%,中国已具备载人舱、浮力材料、推进器、声学通信、水下定位、控制软件等关键部件的自主研制能力。目前,叶聪及其团队又开始了万米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的研制,三个阶段的设计已经完成,关键技术和工艺得到了突破,部件的加工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图为当天的讲座现场 李哲 摄
图为当天的讲座现场 李哲 摄

  “蛟龙号在海上试验四年的经历让我毕生难忘。”叶聪说道,海试期间,一出海就得与世隔离四五十天,没有物资支援,不能调整人员,所有问题都得船上90多人自己解决。好多队员家中小孩出生、老人去世都没有陪在身边。

  试航员的任务就更重了,在3000米级海试期间,潜水器在深度2000米左右时常常出现电气绝缘故障,意味着可能发生壳体漏水或者电气短路,一旦几千米的水压直接作用到人身上,后果不堪设想。这时候,要确保安全,可以选择立即上浮,但是这样故障现象就会消失,没有足够的故障数据,就搞不清楚故障原因,无法下潜更大的深度。叶聪说,“压力之下,我们在水下沉着冷静,坚持下潜,及时判断,最终解决了故障,积累了大量宝贵的数据。”

  为什么蛟龙号要越潜越深,其意义何在?叶聪向在场的同学们解释道,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浩瀚的海洋里有数不清的秘密和宝藏等待着人类去发现。而资源禀赋往往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就需要蛟龙号等深潜高技术装备来作业,绘制出一幅深海的藏宝图。

  2012年叶聪驾驶蛟龙号第一次突破7000米深度的同时,在太空中的神舟九号成功完成了与天宫一号的手控交会对接。叶聪称,“我在深海送上了对神九的祝福,等我们回到甲板后也收到了来自神九的祝贺,这样的海天对话让我感到能够参与到国家的科技进步中是最大的幸福。”(完)

【编辑:于晓】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