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培养“李云龙式”干部,上级领导首先要担当

2019年02月23日 13:25 来源:半月谈 参与互动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2019新春伊始,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在山东省工作动员大会上强调“大胆使用‘李云龙式’干部”,使“李云龙式”干部这一概念在全国引起普遍关注。出自多年前电视剧《亮剑》的“李云龙”为何还能火?原因在于,当下的现实太需要“李云龙”了。可以说,时代的风云愈加激荡,社会的困难愈加繁杂,人们就越需要“李云龙式”的干部来雷厉风行、攻坚克难。当下我们面临的情境正是如此。

  时代需要李云龙,各地各级党政部门都开始呼唤让“李云龙式”的干部脱颖而出。那么,当前干部队伍中,“李云龙式”的干部究竟有没有?答案是肯定的。比如,当前一些边远贫困地区纷纷摘掉了贫困帽子。在过去,这些地区面临的发展之困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如果没有一些“李云龙式”的干部在基层脱贫攻坚一线毫不懈怠、千方百计地攻坚克难,脱贫奔小康的成绩很难取得。但是,就整体干部队伍而言,“李云龙式”的干部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面对新时代赋予的艰巨任务,不仅要让现有的一些“李云龙式”干部脱颖而出,还要抓紧培养一批“李云龙式”干部,激发、提升干部队伍的精气神,让从不懈怠、积极主动的李云龙精神成为干部队伍的主流。

  培养“李云龙式”干部,关键在于上级领导的担当和作为。我们要看到,李云龙虽然个人能力出众,但也并非是三头六臂的超级英雄,他的成功来自一个团队,或者说一个平台,其中有“嗷嗷叫”、能打仗的下属,有配合默契、协同作战的同事,更有知人善任、大度宽容的领导。谁支撑起了这个平台?是上级对李云龙的大力支持。李云龙虽然能干但也捅了不少娄子,又屡次改变上级既定的作战方针,试想,如果上级对李云龙的做法不是予以理解和支持,而是批评处分、打压掣肘,李云龙又如何能够屡建奇功?

  在当下的基层治理中,许多基层干部反映,一些改革探索之所以难以推动,关键在于上级无人担责,相反,如果出了问题,责任的板子一定会借着“属地管理”等由头打到基层干部身上。“上面千把刀,下面一颗头”,在这样紧张的上下级关系中,李云龙式的干部还敢冒头吗?因此,要培养“李云龙式”的干部,首先要向李云龙的上级学习,做一个能为下属减负、“扛事”的领导,也就是要能担当。

  培养“李云龙式”的干部,就要创造一个让干部能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环境,不仅要倡导领导干部勇于担当作为,为下属减负、撑腰,更要在体制机制设计中体现容错理念、打造宽松环境,让上级领导机关成为基层改革探索的呵护者,彻底摈弃那种“层层甩锅”的做法。如此,基层干部队伍中才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李云龙式”干部。(半月谈记者:王新亚)

【编辑:李玉素】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