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多名政协委员建议建立科研人员学术信用记录归档制度

2019年03月12日 01:30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 

  政府工作报告近十年来首提“惩戒学术不端”,多名委员建议建立科研人员学术信用记录归档制度  

 “应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应对学术不端”

  20年来国内治理学术不端形势好了很多,当然与国家法治社会建设有关。教育管理也要法治,是法治建设中的一个环节。——李向玉委员

  学术不端现象,已经从社会舆论领域进入国家行动计划。

  今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加强科研伦理和学风建设,惩戒学术不端,力戒浮躁之风”。记者梳理后发现,这是近十年来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惩戒学术不端”。

  “惩戒学术不端”进入政府工作报告,回应了近一年来的多起学术不端热点事件。今年两会中,多名政协委员就此建言,提出成立学术不端行为独立调查委员会、建立科研人员学术信用记录归档制度等建议。

  教育和科技要想健康、快速、持续发展,非要解决学术不端这个问题不可。每个高校要有相应措施,最关键的是严格执行。——赵跃宇委员

  ■ 现状

  学术不端事件频发教育部多份文件下禁令

  今年2月,部分高校学术不端的话题,被一名演员引爆。

  获得北京电影学院博士学位并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录取为博士后的演员翟天临,因学术不端被北大退站,北京电影学院也宣布撤销其博士学位。

  一年来,多起学术不端事件频频引发舆论关注。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南京大学教授梁莹至少十余篇论文存在抄袭等问题,南京大学调查后认定梁莹存在学术道德等师德问题且情节严重,给予其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行政记过处分,取消梁莹研究生导师资格,将其调离教学科研岗位,终止“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聘任合同。

  华中科技大学的两位学者对过去20年中国被撤稿的SCI论文调查显示,接近四分之三的稿件是由于学术不端被撤回,剽窃、欺诈(编造、篡改结果)、虚假同行评议是排名前三位的原因。

  “其实对于学术不端,教育部早有精神,很多高校也都有相应措施。”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大学校长赵跃宇告诉记者。

  记者注意到,2009年,教育部下发《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要求高等学校党委和行政部门根据性质和情节轻重,对学术不端行为人给予警告直至开除等行政处分,触犯国家法律的要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2016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办法》较2009年的《通知》内容更为细化。

  今年,教育部将研究出台加强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深化师德师风综合整治列为重点工作之一,严肃查处学术不端、招生考试弄虚作假等行为。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今年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近期将会发布相关文件,对学术不端“坚决不允许”。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到要加强科研伦理建设。

  对此,科技部部长王志刚昨天在两会记者会上针对科研伦理和学风建设表示,需要科研人员有强烈的责任感、科学精神、道德操守和科研伦理,并遵守法律法规。科技部今后还要进一步研究出台相关制度规范,对科研伦理和学风建设进行引导、进行约束。

  ■ 焦点

  1 高校学术委员会能否自曝“家丑”?

  应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杜绝“家丑不可外扬”弊端

  当高校出现学术不端行为,应该如何调查处理?

  2016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明确,高校应当建设集教育、预防、监督、惩治于一体的学术诚信体系,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风建设方面的作用,支持和保障学术委员会依法履行职责,调查、认定学术不端行为。

  2009年教育部发布的《通知》曾明确,学术委员会是学校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最高学术调查评判机构。学术委员会要设立执行机构,负责推进学校学风建设,调查评判学术不端行为等工作。

  全国政协委员、澳门理工学院院长李向玉认为,高校中负责调查、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学术委员会、学术道德委员会等机构,必须坚持独立原则,“不允许任何人来说情”。

  然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王灿龙认为,高校内部成立的学术委员会在调查处理学术不端行为中,有着“先天不足”。

  王灿龙在向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提交的《完善制度建设 合力预防和整治学术不端》发言中称,受“家丑不可外扬”旧观念的影响,在社会舆论不大或上级没有过问时,高校内部成立的学术委员会对于学术不端的调查和处理往往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不了了之。

  为杜绝此类弊端,他建议,有关部门可联合成立学术不端行为独立调查委员会,主导或监督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与处理。

  有关部门可为科研人员建立学术信用档案,并适度公开,以此促使科研人员像爱护眼睛一样珍惜自己的学术信用。这项工作甚至可以前移到大学教育阶段。——王灿龙委员

  2 规范已建立,为何学术不端屡禁不止?

  最关键的是严格执行,一旦发现按法治程序办理

  从2009年的《通知》到2016年的《办法》,以及教育部下发《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多份文件,为何学术不端屡禁不止?

  “最关键的是严格执行。”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大学校长赵跃宇认为,由于论文影响到高校教师职称、待遇等,使得很多中国学者带着一定的功利性,而不仅出自兴趣,因此容易滋生学术不端。

  全国政协委员、澳门理工学院院长李向玉曾经铁腕治理学术不端。1999年澳门回归前,他被任命为澳门理工学院院长,上任不久就处理了一起教师“假学历”事件。

  当时经过调查取证,准备处理时,他经受了很大压力。“20年前内地还不太重视这个问题,我找到授予这名老师学位的内地高校,校长直接承认是他发的学位,让我去找他,很不在意。还有很多人来为他说情,但是新官上任的这把火,一定要治理教师队伍。”

  李向玉说,澳门理工学院建立了一整套处理学术不端的机制和程序,包括上诉机制,一旦发现就启动,按法治程序办理。“我们学校教育管理水平提升和教育质量提升,都和惩戒学术不端是相伴相行的。”

  李向玉还提到对于学生学术不端问题应如何惩戒。他介绍,在国外一些大学,学生作弊后会被开除,澳门理工大学则规定,学生发生作弊等学术不端行为,当年的成绩不计,重读一年,如果毕业那年作弊,就延迟毕业。“每年新生开学第一节课,讲的就是学术诚信。年轻教师加入的第一节培训,也是遵法守纪,这是办教育脱离不了的原则。”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倪伟

  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陶冉 倪伟

  通讯员 陆航

【编辑:于晓】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