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旅客强行越站乘车加收50%补票款 相关规定早已有之

2019年05月06日 07:52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 

  旅客强行越站乘车加收50%补票款

  相关规定早已有之;铁路总公司表示,铁路工作人员可视客流情况办理越站补票

  “买短乘长”现象由来已久,铁路部门表示,针对强行越站乘车的行为,相关规定早已出台,强行越站乘车将加收应补票价的50%票款。但出于便民的考虑,铁路部门并未严格执行。对此,同济大学铁路领域专家孙章教授表示,如果想有效解决“买短乘长”问题,则需要使用经济杠杆和技术手段。

  新京报讯 旅客“买短乘长”致正常购票乘客无法上车事件引发关注。昨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对“买短乘长”现象进行回应称,铁路部门会根据客流情况,决定是否办理越站补票手续,强行越站乘车将加收应补票价50%票款。铁路12306客服则表示,乘客如果补票成功则无需加收相关票款。

  相关规定早已有之

  记者搜索发现,从5月4日开始,有网友反映,自己所乘坐的高铁禁止给旅客补票,需要到站后补票,且需要加收补票价格50%的票款。

  昨日,有自媒体发布文章称,铁路部门要求从即日起严格执行动车组列车禁止办理延长补票的新规定:已经购买了短途车票上车的旅客,如果一定要延长乘坐列车,只能出站补票,并将额外加收应补票价50%的票款。

  文章截图显示:全国所有动车车次原则上均不接受上车越站补票。各列车长执行禁止办理延长补票的规定,请旅客至本人购票票面载明的到站下车。已购买短途车票上车旅客如要延长乘坐列车,只能出站补票,将额外加收应补票价50%票款。

  但铁路12306客服及部分车站表示,没有收到针对暂停旅客越站补票的通知。

  针对加收票款问题,铁路部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其实相关内容并非新出台规定,但出于便民考虑,铁路部门并未严格执行,这也导致了一些热门线路上出现旅客“买短乘长”的情况。

  根据《铁路旅客运输规程》第十节第四十四条规定,无票乘车时(持失效车票乘车按无票处理),除按规定补收自乘车站(不能判明时自始发站)起至到站止车票票价,核收手续费以外,铁路运输企业有权对其身份进行登记,并须加收已乘区间应补票价50%的票款。如旅客未按规定补票强行越站乘车,到站后铁路部门将加收已乘区间应补票价50%票款。

  补票成功不需加收费用

  昨日,铁路12306客服人员表示,乘客如果补票成功,则不需加收补票价格50%的票款。12306客服人员表示,补票乘客应在上车后主动办理。补票时,只需缴纳应补路段的票价及手续费,无需多交50%票款。“但如果乘客未主动补票,强行越站乘车,按照相关规定就会加收应补票价50%的票款。”此外,铁路部门还将商议增加诚信记录内容,铁路公安部门也将依法维护站车秩序。

  ■ 回应

  能否补票视列车运力决定

  中国铁路总公司表示,为确保运输安全秩序,铁路部门会根据客流情况,决定是否办理越站补票手续。

  《铁路旅客运输规程》规定,在有运输能力情况下列车为有需求的旅客办理越站补票,铁路工作人员在办理旅客列车越站补票手续前,会根据当前车内人数、前方站预售车票情况,判断本车是否还有富余运输能力。

  但是,如果列车没有运输能力,将停止办理越站补票手续。

  铁路12306客服人员强调,如果列车因超员等因素导致没有运输能力,则短途票乘客无法补票,只能到站下车。此外,以“复兴号”列车为例,该车型列车一般不允许超员,不允许乘客办理补票,“这样的车型也不支持乘客越站乘车。”

  客服人员补充称,运力允许时,乘客主动补票成功,虽然也属于越站乘车,但不会加收费用。

  ■ 说法

  客流信息共享有所欠缺

  铁路领域专家、同济大学教授孙章表示,铁路部门提供“买短乘长”途径的初衷是在方便短途旅客出行的同时,利用好列车的运力资源,但前提是优先保障正常购票旅客的出行权利,因为旅客购票后实际上已经与铁路部门达成了契约,旅客不能按计划上车实际上是铁路部门自己“违约”了。

  孙章认为,“买短乘长”现象反映了车站与部分普速列车在共享客流信息方面还有所欠缺,缺乏提前的预判。如果想有效解决“买短乘长”问题,则需要使用经济杠杆和技术手段。

  孙章建议将“买短乘长”纳入出行领域的诚信体系,“如果发现有人屡次有意在高峰期‘买短乘长’,铁路部门就应该将其纳入诚信黑名单。”

  新京报记者 裴剑飞 潘闻博

【编辑:刘羡】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