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70年筚路蓝缕 用奋斗铸战略之盾

2019年06月03日 23:24 来源:央视网 参与互动 

视频:【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70年筚路蓝缕 用奋斗铸战略之盾来源:央视综合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雷达是战场上发现目标的千里眼,也是国防建设中的重要装备。我国的雷达事业在1949年起步,和新中国一起走过了70年历程。几代雷达人接续奋斗,默默奉献,铸就了护卫国家安全的战略基石。

  今天(3日)的《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我们就从几份尘封多年的素描说起。

1

  年近八旬的邵润朋老人至今珍藏着这些素描画作,因为这里面描绘的是他年轻时奋斗过的地方。

  这些素描描绘的是一个叫黄羊山的地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邵润鹏和当时中国最顶尖的雷达专家都聚在这里,打造中国第一部远程相控阵预警雷达。

  这种相控阵雷达的特点就是通过对发射的电磁波加以控制,不需要转动天线就可以眼观六路,盯住高速飞行的目标。这是个关乎国家战略实力的技术,国外是绝对保密的。中国的雷达人必须从原理验证做起。

  张光义院士就是这部雷达的总设计师。为了控制住成百上千条雷达波,必须使用计算机软件。可在当时,国内计算机技术相当落后,身为总师的张光义,甚至要从零起步自学电脑编程,加入技术攻关的行列里。

1

  那时,技术人员就住在这些大山深处简陋的平房里,一待就是几年。工作间隙才有机会到附近的县城采购些生活用品。

  由于严格的保密,没人知道这群衣衫褴褛的人就是为国家研发战略重器的科研人员。经过十几年的建设,预警雷达终于实现了“站岗放哨”。1983年1月,前苏联一颗核动力卫星坠向地球,全世界面临核污染的威胁。凭借这部雷达观测数据,我国准确预报了卫星坠落时间和地点,震撼世界。

  国家需要的,再难也要干出来。凭着这股劲,中国雷达人完成了一次次艰难的突破,让中国雷达技术迈入世界先进行列。如今,国产雷达不仅随预警机、航母守护祖国海空,也在交通防灾等领域造福民生。而这座退役的雷达,如同镶嵌在大山上的一座丰碑,铭刻着雷达人不忘使命的坚定誓言。

【编辑:潘力维】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