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探访河村非洲文化园:架起湖南与非洲文化交流桥梁

2019年06月25日 19:4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探访河村非洲文化园:架起湖南与非洲文化交流桥梁
    Bwanika Michael和Sewalulya Franci用收集的废旧钢铁零件创作了铁制眼镜蛇等艺术品。 王昊昊 摄

  中新网长沙6月25日电 题:探访河村非洲文化园:架起湖南与非洲文化交流桥梁

  作者 王昊昊

  从长沙城区向北行驶,一路满是秀美的中国田园风光,约一小时车程后就抵达位于长沙开福区沙坪街道的河村非洲文化园。

  这里和路上所见完全不同。步入园内,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色彩艳丽的非洲各国国旗;再往前,茅草屋、大幅涂鸦、动物雕塑,以及热情好客的非洲人,让人顿时感受到浓浓的非洲风情。

Darlin和伙伴们跳草裙舞。 王昊昊 摄
Darlin和伙伴们跳草裙舞。 王昊昊 摄

  该文化园是中国少有的一家非洲风情特色农庄,现有10余名乌干达籍艺人常驻。自2018年7月开园以来,园内的非洲雕塑园、非洲文化展厅、中非友谊馆、非洲篝火晚会、非洲文化夏令营等特色场所和活动吸引了诸多游人慕名前来“打卡”。

  河村非洲文化园运营总监王婷介绍,长沙早在2003年就与乌干达恩德培市结为友好城市,该文化园便是湖南和乌干达项目合作的一部分。目前,乌干达政府部门分批选派有特长的艺人来文化园交流中非文化,每位艺人常驻六个月后回国,未来将有非洲各国艺人来此交流。

  园内有一个湘菜主题餐厅。见到游客前来用餐,来自乌干达的Darlin和伙伴们便唱起了刚刚学会的中国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随后又跳起草裙舞、打起非洲手鼓。

  “我现在能用简单的中文词汇和游客交流。”今年23岁的Darlin是首次来中国,在这里她不仅传播非洲文化,还学习了刺绣、茶艺等中国传统文化。“我还学会了用‘抖音’,会经常发一些自己的跳舞视频。”

非洲文化产品展示。 王昊昊 摄
非洲文化产品展示。 王昊昊 摄

  湘菜餐厅旁的创作基地里,乌干达艺人正在创作各式非洲艺术品。在文化园工作的长沙人栗亚兰已和这些艺人们熟识。她介绍说,Bwanika Michael和Sewalulya Franci擅长铁艺,来文化园不到一个月,已用收集的废旧钢铁零件制作成铁制眼镜蛇等艺术品。这些艺术品将被安放在中国各地的文化园区里。

  Tom Kasule则是木艺高手,他是第二次来文化园。去年7月首次来文化园时他与伙伴们一起创作的木制酋长椅,已被安放在河村非洲文化园内中非友谊馆的重要位置。

  “中国人很友善,我希望能继续以己之力传播非洲文化,所以今年选择再来这里。”Tom Kasule说,他还想借机学好中文,归国后到学校任教。

  集文化交流、项目合作等于一身的河村非洲文化园,只是湖南与非洲友好往来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坚实,湖南向许多非洲“小伙伴”发出了“好友申请”。截至目前,湖南和非洲共有8对友城,其中省级友城2对、市级友城6对。

中非友谊馆。 王昊昊 摄
中非友谊馆。 王昊昊 摄

  以友好城市为桥梁,湖南与非洲在经贸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入。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湖南与非洲贸易、投资快速增长,贸易连续四年保持50%以上增速,2018年达到28亿美元。湖南在非洲投资的企业已超过120家,合同投资总额近10亿美元。2015年以来,湘企在非承包工程呈直线增长态势,每年新签合同金额保持在8亿美元以上,向非洲外派劳务人数累计5000人以上。

  第一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即将于6月27-29日在湖南长沙举办。湖南省商务厅厅长徐湘平表示,非洲是一个正在兴起的巨大市场,与湖南的合作潜力巨大。湖南将利用好永久落户长沙的中非经贸博览会这一平台,结合自身优势扩大对非投资与贸易,实现互利共赢。(完)

【编辑:刘欢】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