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商业航天:摆脱困境先得练好内功

2019年07月12日 03:26 来源:科技日报 参与互动 

  中国商业航天:摆脱困境先得练好内功

  本报记者 刘园园

  “目前,随着世界航天技术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相关战略政策的不断推进,商业航天日渐成为航天领域的发展核心。”7月9日至10日,全球地理信息开发者大会(WGDC 2019)在北京召开,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一然在大会上说,自国家政策逐步开放以来,我国一大批新锐太空力量跃跃欲试。

  但王一然同时指出,在商业航天领域,不论是火箭行业还是卫星行业都面临一定挑战和困难。相关人才和资金的稀缺以及资源和技术的垄断问题不容忽视,企业间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

  中国商业航天该何去何从?

  各自站位 寻找角色

  正如王一然所言,从火箭制造商到卫星制造商,从卫星运营商到应用服务商,国内商业航天企业都在各自站位,寻找自己的角色。

  与其他几家主要的商业航天初创公司一道,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5年前后投身商业航天运载领域。

  “从过去4年发展来看,每家企业选择的技术路线、发展途径都不太一样。”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龙在会上坦言,4年时间,对一家航天企业而言确实不长。毕竟航天企业的发展,需要面对技术、资本、市场、国家监管等多方面的考验。

  除了初创企业,中国航天“国家队”也在关注商业航天。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这家公司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子公司,其主要定位是做国际业务。

  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高若飞在会上介绍,该公司在服务国际市场的同时,也在考虑国内市场,包括整箭发射和搭载发射业务。

  其中一个新做法是统筹搭载发射机会。也就是说,在国内、国外发射任务中,根据年度或两年的发射计划,把剩余运载能力挑选出来,及时发布给潜在用户。“这是前几年没有做过的。”高若飞说。

  终点确认 路径艰难

  “作为一家初创企业,要寻求企业未来发展,在客户服务能力方面,一定要先把自己的内功修炼好。”谈到面临的挑战,张龙强调。

  张龙认为,商业航天企业要顺利发展下去,需要具备几个特点:一是企业的技术、产品要有创新性,在细分领域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二是企业要面向客户,站在客户角度解决痛点问题;三是企业要符合市场需求,内部管理要跟得上。

  “现在几家民营航天企业还在研制发展阶段,以后大家都做起来了,市场竞争会很残酷。”在高若飞看来,商业航天只有通过技术进步实现成本降低、可靠性和成功率,才有盈利的可能。

  商业航天无疑是高风险、高投入的行业,但也有众多因素吸引投资机构为它下注。

  华创资本将商业航天作为其关注的投资领域之一,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在商业航天领域的投资案例。

  在解释华创资本投资商业航天的原因时,华创资本董事总经理公元提到,美国在商业航天领域已经有估值超300亿美元的公司,而中国商业航天领域的创业企业仍在起步。

  差距之中蕴藏着投资机会。公元在会上分析说,中国具备发展商业航天的人才土壤,近几年国内政策也越来越开放,对商业航天比较鼓励和包容。同时,国外商业航天的竞争,也在倒逼国内商业航天的发展。

  至于盈利问题,公元指出,其实共享单车、电商等领域很多公司在上市时都未实现商业闭环。相比之下,商业航天领域实现商业闭环的逻辑更加简单直接。比如商业运载火箭就是要实现从A点到B点的运输,是通往太空的交通工具。

  “在我们看来,商业航天的商业逻辑比其他任何时候都更清晰,只是这条路径很艰难。”公元概括说,对商业航天的投资,属于终点确认但路径艰难的投资。不过只要创业团队走到终点,就一定会成功。

  (科技日报北京7月11日电)

【编辑:陈海峰】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