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青藏高原治沙造林人:一代坚守造福千万后代

2019年08月04日 15:3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青海贵南8月4日电 题:青藏高原治沙造林人:一代坚守造福千万后代

  作者 鲁丹阳

图为拍摄于7月7日的贵南县黄沙头沙漠。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鲁丹阳 摄
图为拍摄于7月7日的贵南县黄沙头沙漠。 中新社记者 鲁丹阳 摄

  “1996年,由于草场被沙漠吞噬,我们全村97户牧民从卡加村搬到了森多镇的游牧民定居点。”站在贵南县黄沙头防沙治沙纪念馆观景台上的多杰加看着眼前成片的绿树林,内心百感交集。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黄沙头防沙治沙纪念馆也是防沙治沙巡护站,作为防沙治沙巡护站站长的多杰加亲历了从“沙逼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变化,也跟着当地的百姓们在青藏高原治沙造林了23年。

  青海省荒漠化和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于柴达木盆地、共和盆地、环青海湖地区以及三江源地区等区域。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是沙漠化土地分布较广、沙化危害比较严重的内陆沙漠滩地地区。此间沙漠化土地面积22.8万公顷(沙漠面积约9.2万公顷),占该县总面积的34.2%。当地有一条绵延十多公里的流动沙丘,当地人形象地称之为“黄沙头”。

  “上世纪中期之前,贵南县黄沙头沙漠每年以5米至15米的速度扩展蔓延。”多杰加说,当时每年有3000多亩的草地、耕地被沙漠吞噬,给当地百姓生存环境带来了极大威胁,有些农牧区群众举家迁徙,出现了“沙逼人退”的局面。

  多杰加对曾经黄沙肆虐的景象依旧记忆犹新,“那时候,人们眼睁睁地看着草场被黄沙掩盖,家里面全是吹进来的沙子,晚上能扫好几簸箕。”

  1996年开始,贵南县全民齐上阵,团结奋斗共抗沙,“每年春天,全县干部群众、各界人士都会自带干粮,开展防沙治沙攻坚战。”多杰加说,家远的乡亲们会自带帐篷和日常生活器具,在外植树近两个月。

  贵南县自然资源局林业高级工程师何克虎介绍,贵南县采取“环木格滩生态圈治理为主线,四滩两沟两线一流域为重点”的防沙治沙总体思路,按照外围封育、边缘治理的方法,对外围荒漠区实行封禁保护,实施封沙育林,沿边流沙区实施工程治沙,连片营造防风阻沙林带。

  23年间,贵南县累计投资超过13亿元(人民币),共实施退耕还林3.2万公顷,治理沙漠化面积超过9.1万公顷。全县的森林覆盖率由1996年的2.6%,增加到了现在的14.94%。

  “治沙的成功有效遏制了黄河流域贵南段的水土流失,保障了周边生态安全,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群众的生产生活和条件有效改善。”何克虎说。

  如今种了23年树的多杰加每年春天还会坚持植树造林,“以黄沙头为主的木格滩周边沙区,已经建成了长达300多公里的‘沙漠绿色长城’,沙漠深处还出现了一个500平方米左右的湖泊,运气好的时候还能在湖里看到鸟。”多杰说,是他们这一代人的坚守造福了千万子孙后代。(完)

【编辑:白嘉懿】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