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共产党人一直在坚守初心”——一位彝族毕摩后人的感慨

2019年09月13日 18:44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共产党人一直在坚守初心”——一位彝族毕摩后人的感慨

  新华社成都9月13日电 题:“共产党人一直在坚守初心”——一位彝族毕摩后人的感慨

  新华社记者

  步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彝海镇彝海村,新修的红顶米黄色墙身的砖瓦房点缀着彝族特色装饰,掩映在绿树之中。“结盟农庄”“红军树”等载体,向游客们述说着“彝海结盟”的故事。

  1935年5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时,刘伯承司令员与当地彝族首领果基小叶丹以彝海的水代酒,歃血盟誓结为异姓兄弟。在通过彝区的过程中,红军提出了“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彝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等主张。

  见证当时这场结盟,并担任刘伯承和果基小叶丹的翻译员的人,是彝族的毕摩沙马尔各。如今,沙马尔各的孙子沙马依姑还在守护着这场伟大的邂逅。他是冕宁彝海结盟纪念馆的一名工作人员。

  在当年彝海结盟时以水代酒的取水处,沙马依姑向记者回忆起自己爷爷积极促成“彝海结盟”的故事。“1986年,我开始到这个纪念馆工作,当年爷爷能为民族团结和发展做贡献,我现在也能守护这里,讲好他们的故事,做出自己的贡献,我太高兴了!”

  沙马依姑说,当年党领导的红军来这里向我们表达要解放弱小民族的初心,现在党和政府的脱贫攻坚,也是在努力帮助彝族百姓过上好日子。“我们彝海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定点帮扶村,这充分说明,共产党人一直坚守着帮助彝族老百姓的初心。”

  彝海村党支部书记马强告诉记者,得益于“彝海结盟”红色旅游文化景区的发展和精准扶贫政策的稳步落实,全村110多户贫困户已全部脱贫。在村里担任保安的村民吉根苏木告诉记者,以前村里交通困难,种的土豆卖不出去,村民们也走不出去。现在路好了,村民们就近景区务工和外出打工的机会也多了。“越来越多的彝族百姓选择放下啤酒瓶和扑克牌,主动通过劳动致富,不用村干部们成天苦口婆心做工作了。”马强说。

  为了帮助村民们提升种养殖技术、丰富外出务工技能,彝海村还聘请四川省农科专家刘旭、冕宁县森林公安局局长袁斌等组成师资队伍,在农民夜校定期授课,还有专业人员教授电焊、厨师等技能。经过培训,村民沙马伍各木就在村里的幼儿园给孩子们做饭,一个月能收入2000多元。

  村民果基说脖子以前因为父亲欠下的数十万元外债,家里条件确实困难,他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今,他把家里的8亩地流转给了村集体,一年租金3600元;家里的新房租给了进行景区开发的四川能投彝海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一年租金9000多元;再加上自己和妻子外出务工,一年收入加起来能有数万元。

  “把农特产卖给我们,把房子租赁给我们开民宿,在景区务工,如今,村民们增收的途径多了,精气神也更足了。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中的红色遗迹,帮助更多老百姓稳步增收。”四川能投彝海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袁柳说。

  马强说,村里现在还实现了无线网络覆盖,随着农家乐办起来,集体经济强起来,村民们一定能在脱贫的基础上实现乡村振兴。

  沙马依姑见证了当地彝族老百姓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的弟弟继承了父辈的身份担任毕摩,但家中在大学读书的下一代已经有了人生新选择。沙马依姑说:“年轻人也想深入研究‘彝海结盟’,讲好共产党人坚守初心、推动民族团结发展的故事。”(记者邹乐、黄玥、肖林、张超群)

【编辑:孙静波】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