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浙江台州“烈士营长”陈士勤:用余生守护战友

2019年10月21日 20:1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浙江台州“烈士营长”陈士勤:用余生守护战友
    图为:陈士勤和妻子分享纪念章 椒江供图 摄

  中新网台州10月21日电(记者 范宇斌 通讯员 王涵雪 丁玲)7年并肩作战同行的是战友,16年日夜牵挂想念的是战友,20年朝夕相处守护的也是战友。不久前,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工作人员拜访今年89岁的老兵陈士勤,并送去“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收到这份特别的“礼物”,陈士勤小心地将纪念章拿起,佩戴好飘带,挂在胸前。“这70年的变化实在太大,祖国对我们离退休老人也加倍关心。”陈士勤感慨,“要是我的战友还在,可以跟我一起享受现在的生活,那该多好。”

图为:年轻时期的陈士勤 椒江供图 摄
图为:年轻时期的陈士勤 椒江供图 摄

  从大山到大海的浴火征程

  “1948年4月,我参加浙南的三五支队,开始背起步枪上山打游击。”陈士勤出生在温州永嘉,从小家境贫寒,5岁时母亲去世,9岁时父亲也离他而去,靠叔叔一家把他养大。

  “我放过牛、打过杂,还去温州东门学过打铁。”陈士勤回忆,当时温州还没有解放,生活很艰苦,社会也动荡不安。

  “那时我只知道我堂哥是游击队员。”当村里做地下工作的老游击队员秘密向他介绍革命队伍时,他既开心又兴奋,“游击队是共产党带领的,是为我们穷人打天下的。”1949年4月,陈士勤参加了解放温州的战斗。

  “大军渡长江后,游击队和正规部队整编合并,部队番号变了,我们的衣服也变了。”陈士勤感慨道,整编后,他所处的部队是104师312团。1951年,因工作需要,他被组织选调至台州军分区海防大队任副区队长。1953年该队改编为浙江军区海防第一大队,他担任三中队三区队长兼30号登陆艇艇长。

图为:台风“利奇马”后的第二天一早,陈士勤就来到烈士陵园看望战友 椒江供图 摄
图为:台风“利奇马”后的第二天一早,陈士勤就来到烈士陵园看望战友 椒江供图 摄

  1955年1月18日,解放一江山岛战役打响。这次战役是人民解放军首次陆、海、空三军协同作战。

  “我们是第一梯队火力支援艇,支援178团突击营登陆北一江山岛。”尽管战役过去了快65年,但是陈士勤依旧清晰地记得他当时使用的木壳机帆登陆艇和他的每一位战友。在海军和空军火力的支援下,陆军部队顺利登陆一江山岛,至19日凌晨2时,一江山岛全岛解放。

  虽然当时一江山岛已经解放,但战士们的回程依然凶险。“敌机投了2枚炸弹,其中1枚把我们的登陆艇炸坏了,海水马上灌船舱,眼见船就要翻了。”陈士勤说,当时船上一共16人,在遭受袭击翻船后,年轻的报话员因身背沉重的报话机,瞬间沉入海底。“我心痛啊,我只知道他叫小王,哪里人都不知道,他还那么年轻。”陈士勤泛着泪花,“既然得胜归来,就该一个也不能少。”

图为:陈士勤看望战友,给战友献花 椒江供图 摄
图为:陈士勤看望战友,给战友献花 椒江供图 摄

  跨越世纪的风雨守护

  1958年,陈士勤结识了家在海门的解菊仙,两人一见钟情,喜结连理。本该从部队转业回地方工作的他,又积极响应号召“上山下乡”,支援北大荒。这一去,就是16年。

  “当时我老伴一个人照顾小孩,她自己身体也不好,非常辛苦。”陈士勤说。直到1973年,他才离开北大荒。

  回到海门后,陈士勤主动要求到解放一江山岛烈士陵园工作。阔别16年,现在总算有机会能够每天陪在战友身边,他说,“有些人不喜欢这份工作,觉得不吉利。我不这么想,我就觉得这里最适合我。”

  此后,陈士勤成为陵园管理处主任,守护战友成了他余生的使命。

  二十多年来,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他每天至少往返墓区一次,他熟悉在这里长眠的每一位战友,了解他们“安睡”的位置,墓碑上的一笔一划,墓碑后的每个故事,他都能娓娓道来。

  “老哥哥,要是你现在还在,我们说不定还在一起喝酒呢。”擦一擦战友金寿兴的墓碑,为他培一抔黄土,眼前浮现的是他们相遇的画面。陈士勤说,金寿兴原来是海门当地非常有经验的船老大,因战争需要,部队通过地方请他过来掌舵。“他人很好的,经常给大家做饭,照顾大家,但在一江山岛战役中不幸牺牲。”

  “我的战友来自全国各地,他们本应该享受这美好的生活。但他们牺牲了,回不到自己的家乡,我就要努力把这里建设好,让战友好好看看这好时代。”回忆起初到烈士陵园,陈士勤满是唏嘘。

图为:陈士勤给战友敬礼 椒江供图 摄
图为:陈士勤给战友敬礼 椒江供图 摄

  彼时的烈士山几乎是一座荒山,没有什么花草树木,除了烈士墓就是几间管理者的小房子,陈士勤看着一阵心痛。

  于是,他积极组织陵园建设,美化环境。没有树,就自己种;没有清扫人员,就自己扫。每天他都带上扫帚、毛巾去清扫墓道,擦拭战友墓碑,他也成了烈士陵园最忠实、贴心的守护者。

  陵园里长眠着400多位烈士,按照部队编制恰好是一个营的人数,所以陈士勤自称为“营长”。20年如一日,时刻守护着他的“部队”。

图为:陈士勤藏在烈士桥上的拐杖,拐杖表面已被他握得锃亮 椒江供图 摄
图为:陈士勤藏在烈士桥上的拐杖,拐杖表面已被他握得锃亮 椒江供图 摄

  青山有幸埋忠骨,丹枫万树护英魂。1974年6月,浙江美术学院雕塑系的全体老师和部分学生来此,为英雄塑起了雕像;1975年,烈士山下建成了陈列馆,展出大量文献和烈士遗像、遗物;2005年,一江山岛登陆战纪念馆、将军碑林、祭奠广场、“光照千秋”金属雕塑等落成……

  看到这里旧貌换新颜,陈士勤打心里为战友感到高兴,“现在这里还成了全国红色教育基地。”陈士勤更欣慰的是,战友们永远不会被历史所埋没,祖国不会忘记他们,人民也不会忘记他们。

  1993年,陈士勤离休后,依旧每天坚持爬上山看望战友,帮战友擦擦墓碑、培一抔黄土。伴随年岁的增长,陈士勤的腿脚越来越不便,他就在烈士桥下“藏”了一根拐杖,每次来都拄拐上山。

  而对陈士勤来说,再高的烈士山,也不及战友情长。

图为:陈士勤和他当年种下的树合影 椒江供图 摄
图为:陈士勤和他当年种下的树合影 椒江供图 摄

  峥嵘岁月流淌荣光

  如今,陈士勤儿女双全,四代同堂。他时常感叹是自己命大活了下来,能切身感受到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能享受到如今的好日子。

  但无论生活怎么变化,战友都是他始终的牵挂。“我要上去看看我的战友怎么样了。”今夏,台风“利奇马”登陆台州,给台州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台风过境后一大早,陈士勤就赶到烈士陵园。

图为:陈士勤向官兵敬礼 椒江供图 摄
图为:陈士勤向官兵敬礼 椒江供图 摄

  “他上次去烈士山,我都不知道,他自己偷偷去的。”解菊仙笑着“埋怨”道,她说那时候陈士勤身体不好,刚刚出院,家里人不让他去,怕他身体吃不消,他就自己偷偷“溜”了出去。

  陈士勤说,今后只要身体允许,他还想要上山,去擦一擦墓碑,去培一抔黄土,为战友讲述他们用生命换来幸福生活,讲述战友们铮铮铁骨铸就的“一江山”精神。(完)

【编辑:郭泽华】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