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讲述党史国史统战史 “父辈的1949”系列节目受众过亿

讲述党史国史统战史 “父辈的1949”系列节目受众过亿

2019年10月26日 11:07 来源:中国青年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讲述党史国史统战史温暖故事 “父辈的1949”系列节目受众过亿

  中国青年网北京10月25日电(记者 杨月)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北京市委统战部与北京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和北京时间联合策划,全市统战系统共同参与,拍摄录制了首都统一战线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同心圆·中国梦——父辈的1949”系列特别节目,在国庆节前夕以广播、电视、微视频等形式隆重推出,再现了这段党史国史和统战史,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他年仅20岁,就作为代表出席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在会上发言。他登上天安门城楼见证开国大典,亲耳聆听毛主席向世界庄严宣告。他亦师亦父,言传身教,用爱国情怀感染自己的孩子。从宝岛台湾到祖国大陆,从淳朴的高山族少年到台盟中央名誉副主席,田富达的人生历程,饱含了与祖国永不分割的深情。”这是《“父辈的1949”——田富达》中的一段话,这期节目讲述了田富达的坎坷人生和赤子深情。

《“父辈的1949”——田富达》截图。资料图

  1949年北京和平解放前夕,从华西大学毕业没几年的孙孚凌应父亲之命回到北平,迅速找到了南开中学时期好友、地下党员郑怀之,从此在北平党组织的领导下,热情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各项工作,并且率福兴面粉厂积极参加解放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父辈的1949”——孙孚凌》讲述了我国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孙孚凌的家国情怀故事。

《“父辈的1949”——孙孚凌》截图。资料图

  网友留言最多的是爱国华侨领袖、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始人之一彭泽民的故事。

  彭泽民出生于广东省四会县白沙乡一个贫农家庭,幼年跟随伯父学医,后父亲病故,生活无着,家境穷苦。1902年他25岁,被迫漂泊到马来亚吉隆坡谋生。正是这段侨居岁月,让年轻的彭泽民有了更清晰的角度来观察祖国的现状、思考祖国的命运,也正是这段吉隆坡时光,让他走上了一条爱国、革命的政治道路。1906年7月,孙中山从日本前往南洋视察,来到了吉隆坡,而彭泽民在南洋第一次见到了孙先生。“第一个马来西亚的同盟会是在我父亲的矿场搞起来的。除了为革命筹款,还组织一些年轻矿工参加了孙中山的起义军。例如黄花岗起义,有很多同盟会的成员参与。所以他们不仅捐钱捐物,还用生命支持着孙中山的革命。”今年80多岁的彭泽民的儿子彭湛东说。

  彭泽民的女儿彭润平的回忆也感染了很多人。“7月我大考,我考了优秀成绩,我就拿着成绩单给我爸爸看,我爸爸特别高兴,他马上给我写了一首诗:‘今闻考绩占优异,敢忘人民解放功?’意思是你永远不要忘记共产党,忘记国家人民对你的栽培……所以这首诗是我父亲留给我宝贵的财富。我父亲没有什么钱财留给我们,但是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是非常多的。”

《“父辈的1949”系列——彭泽民》截图。资料图

  回眸历史,重温来路,讲述党外代表人士先贤参与新中国创建的故事。全市统一战线深入挖掘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党外代表人士的故事,选取了李济深、张澜、黄炎培、司徒美堂、彭泽民、何思源、林汉达、邓稼先等党外代表人士,人物范围涵盖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各民主党派、各界人士代表。系列特别节目通过他们后代的讲述,真实、生动、具体地再现先贤们同中国共产党一起参与新中国创建的奋斗经历和心路历程,反映他们追求进步、热爱祖国、一心一意跟党走的崇高品质和坚定信念,揭示中国共产党成为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核心领导力量的历史必然性,揭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历史必然性。系列节目教育意义深刻,不仅丰富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史,也为当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提供了良好学习资料。

  系列广播节目自8月7日在北京广播电台《行走天下》和《主播在线》栏目率先开播以来,现共计播出司徒美堂等人物访谈节目16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环球华人》节目国庆期间也进行了集中播出。系列电视节目同步在北京电视台的北京卫视及北京新闻频道《北京您早》和《特别关注》中推出,现共计播出《光荣一生 革命一生——彭泽民》等微视频15集。同时,系列微视频节目依托网上“新时代传播矩阵”,在北京时间、中华网、今日头条、腾讯视频、凤凰网、梨视频、爱奇艺等10余家互联网平台以及海外华文新媒体进行了广泛推送。截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广播节目总收听人次近3000万,网上微视频及电视节目总观看人次超过1亿。

  “同心圆·中国梦——父辈的1949”后续系列特别节目还在持续拍摄制作中,预计将持续播出到10月下旬,努力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营造浓厚舆论氛围。

【编辑:刘欢】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