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上海:冲刺“收官季”,跑出加速度

上海:冲刺“收官季”,跑出加速度

2019年12月23日 16:54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抢抓各种机遇“窗口期”,瞄准“一流治理”迈大步

  上海:冲刺“收官季”,跑出加速度

  一个个重大项目接连落地,一件件民生实事温暖人心,一项项国家战略加速施工……岁末年终,上海以冲刺的姿态,抢抓各种机遇“窗口期”,为明年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基础。

  机遇催人、形势逼人,要闻鸡起舞、闻鼓而进——最新召开的上海市委全会上,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表示。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精神,上海谋划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治理新路。艰巨而繁重的任务,等不起也慢不得。申城上下,处处可见奋楫争先的景象,人人争当善作善成的实干家。

  落实大战略,做强大产业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特斯拉试生产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挂牌了,第二届进博会实现了“越办越好”的总要求,科创板对“硬科技”企业的支持作用日益明显……四季度的上海,各项工作快马加鞭、争分夺秒,不像收官,却似开局。

  “一年来,上海以稳增长的硬任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硬道理,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符合预期,保持了稳中有进、进中固稳的良好态势。”上海市市长应勇说。

  宏观稳微观活,总量增结构优。从GDP等主要指标看,今年上海经济呈现逐季回升的走势。坚持“四个放在”,落实中央交给上海的“三大任务、一大平台”,是上海经济“逆势而上”的根本动力。

  “临港新片区挂牌刚好满4个月。这100多天时间里,我们签了101个项目,总投资达到500多亿元。新片区的企业注册,从以前一天20多家,增加到现在一天60多家。”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朱芝松说,围绕中央对临港新片区“五个重要”的指示,临港管委会正在委托智库开展全面研究,争取明年上半年拿出具体的方案。

  以国家战略为依托,上海不断强化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开放枢纽门户等四大功能。夯实这些功能,需要战略性载体、关键性举措,将功夫落到重点区域、重大平台、重大项目、重要政策上。

  就眼下情况看,招商引资、扩大有效投资是经济发展的“牛鼻子”。如何保持汽车、钢铁等传统产业不失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加快成长,上海各区积极发力。今年前10个月,上海的互联网业务累计收入同比增长37.1%,位列东部地区榜首,这样的表现点燃了很多人的信心。

  上海市医保局局长夏科家谈到了一组数据:前不久国家医保谈判成功的97个药品中,15个与上海有关,占比全国第一,显示了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良好势头。“当今很多医药创新来自于中小企业。我们在关注大企业的同时,还要通过专业园区和孵化平台建设,服务好中小医药企业,上海这方面还有提升空间。”

  不少上海市委委员表示,通过制定专门的推进方案,上海正在形成一批百亿级、千亿级的新动能产业。今后要推动这些产业加快迈向万亿级,为上海的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根基。

  用好“两张网”,画好“工笔画”

  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实现一流治理,必须立足于发展实际。

  统计显示,上海的地铁运营里程超过700公里,电梯突破24万台,8层以上建筑达4.6万栋——超大城市、超级复杂,在国际上也很难找到先例,这是上海实现一流治理的挑战。

  浦东新区,是上海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区域。在浦东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的大屏上,实时跳动着接警数、实有人口、地铁故障等各种城市“体征”数据。依托这个“城市大脑”,浦东开发了渣土车治理、河长制、黑车治理、群租整治、工地监管、防汛防台等一系列应用场景。今年上半年,仅“群租治理”这一项,“城市大脑”智能识别超过5000起,是人工投诉等方式发现问题的近两倍。

  不搞人海战术,上海积极推动科技为城市服务管理赋能。李强说,要以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两张网纵深推进智能化运用,全力打造好政务服务的“直通车”、城市运行的“总管家”,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城市的温度、生活的美好。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上海的特点就是“大城市、大基层”,只有精心画好“工笔画”,让各个基层细胞充满活力,整个城市肌体才能生机勃勃。

  “今年年初,静安区还有2029户家庭拎马桶,现在仅剩下最后8户。我们已经下了‘军令状’,将在年底前全部完成。”有着“高大上”形象的静安,区委书记陆晓栋没有放过旮旯角落里的一只只小马桶。在陆晓栋看来,城市“以人为本”,就要体现在一个个具体项目中。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老百姓最需要的,就是政府部门最应该做的事情。

  人民是城市的主人,更是治理主体,城市治理必须更好实现人人有责、人人尽责。八百年历史的古城嘉定,一草一木都有着深厚的积淀。嘉定区委书记章曦说,嘉定在环城河步道建设中,不论是拆违还是建设方案,都要征求老百姓的意见和建议,贴近老百姓实际需求。群众的参与感越强,其认同感、获得感也会越强。

  干部“急”起来,市场“活”起来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

  今年年中的上海市委全会,将讨论主题定为干部建设。“以实绩论英雄,谁有本事谁来,谁有潜力谁干,谁先成才谁先上”——会议传递的这个信号,激励了一批担当有为的干部。

  “3个小面包和7箱方便面”,是浦东新区两个广为人知的梗。前者说的是浦东谋划改革开放再出发,开专题会错过了饭点,给每个人发了3个小面包;后者说的是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办公室里,摆放了7箱方便面,加班加点吃泡面成为“家常便饭”。

  这一切,正如上海市委所强调的:“今天的上海依然要保持热火朝天、只争朝夕的创业氛围,点燃灯火通明、挑灯夜战的创业之光。”

  “在崇明,发改委条线的干部说,下班之后找他们不用打手机,打座机就行。因为很多人六点之后还在办公室。”崇明区委书记唐海龙说。不少上海市委委员提到,今年以来两个感受比较突出:干部“急”起来了,抓产业、抓项目的积极性大大提升;市场“活”起来了,今年1到11月,上海全市日均新设企业1451家,同比增长10%以上。

  书写新时代上海发展新奇迹,除了干部队伍,还要依靠人才队伍。如何吸引全球英才齐聚上海,也是上海市委全会讨论的热点。

  上海市经信工作党委书记陆晓春表示,如果说以前发展依靠人口红利,现在要释放人才红利。人才政策非常重要,尤其是在落户政策上要不断突破、不断提升人才服务水平。“只要持之以恒地做,对上海未来的发展必然带来深远的影响。”

  上海市委也明确,要深化居住证制度改革,探索形成更符合上海需要和产业导向的人才政策。尤其是充分尊重用人单位的市场主体地位,真正把权和利放到市场主体手中。

  “道理千万条,成事第一条”——面向关键的2020年,上海将以“善于成事”的劲头、“决战决胜”的姿态,向党中央和全市2400万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记者姜微、何欣荣、杨有宗)

【编辑:梁静】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