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追疫人”蒋荣猛:传染病疫情防治重在预防

“追疫人”蒋荣猛:传染病疫情防治重在预防

2020年03月20日 13:24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抗击新冠肺炎)“追疫人”蒋荣猛:传染病疫情防治重在预防

  中新网北京3月20日电 (记者 孙自法)“传染病疫情防治关键就两个字,一个是防,一个是治,重在预防。”

  被誉为“追疫人”的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工作专家组成员、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中心主任医师蒋荣猛从春节前的1月9日奉命奔赴武汉战“疫”前线至今已超过两个月,他近日通过中国科协组织的网络连线集体采访时这样强调。

  蒋荣猛指出,所谓追疫都是被动的,也就是被动应对传染病疫情,治也是疫情没有防住的后续被动过程。根据传染性特点,传染病疫情最重要的是从预防、从源头上去减少发病,“如果疫情源头没堵住的话,光靠医院、医生、护士去治这些病人,是治不过来的”。

  掌握运用最标准预防措施应对疫情

  蒋荣猛表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是传染病防治的三大环节。新冠肺炎是一个新发传染病,除感染康复者外,民众都没有免疫力,在没有疫苗情况下,只有通过前两个环节加强疫情防控。

  因为新冠病毒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对民众来说,要提升健康素养,尤其是传染病素养,掌握并运用最标准的预防措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一是人和人之间保持安全的社交距离(1-2米);二是出现发热、咳嗽症状,不管是什么疾病都要戴上口罩,避免传给他人;三是咳嗽、打喷嚏时,用胳膊肘遮挡而不用手捂,避免手传播病毒;四是勤洗手,把手洗好,不洗手不用手去摸口、眼、鼻的黏膜部位,避免通过黏膜感染病毒。

  “如果每个人都能自律、自觉做到这些,日常把预防措施做好,就一定可以阻断、终止传染病的流行。”

  至于无症状感染者,蒋荣猛强调,根据传染病的普通规律,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染性比较弱、比较低,其传染性仅限于跟其家庭成员等密切接触者。

  密切接触肯定是近距离,一米之内或者更近,这样才有可能会造成传染,对普通市民来讲,不要过度去关注无症状感染者,而且无症状感染者比例非常低,“现在检测手段加强了,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无症状感染者,所以我觉得不用过度去关注它”。

  进一步完善传染病报告和决策机制

  蒋荣猛指出,疫情防控从政府层面来说,首先要在传染病的报告和决策机制上进一步完善,真正落实传染病法的相关规定,对传染病疫情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其次,从疫情专业应对出发,必须储备防控和救治相关技术、人员和物资,包括ICU人员、疾控调查人员以及防护装备、药品和医疗设备设施。

  当前大部分综合医院都不具备收治像新冠肺炎这样呼吸道传染病的条件,而传染病医院体量很小,突发疫情时没有能力应对。因此,综合医院将来应该未雨绸缪,专门建设和储备应对传染病疫情的人力资源、医疗物资和医疗设施设备等,“哪怕平常不用,就收治普通病人,后续如果突发疫情,就能快速响应”。

  当前疫情全球大流行,导致中国防控境外病例输入形势非常严峻,蒋荣猛说,这方面,机场对境外航班特别是疫情严重国家入境旅客,须严格进行全面排查、隔离等全流程的无缝连接,把疫情输入再传播的风险降到最低。

  在有序推动复工复产方面,他认为,必须强化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管理,对员工进行发热、咳嗽症状以及个人接触史等严格排查,发现疑似者通过核酸检测和有效隔离,切断疫情传播途径。

  武汉前线已经历多阶段战“疫”

  在蒋荣猛看来,驰援武汉一线至今的两个多月时间,战“疫”可以概括为遭遇战、阵地战、阻击战和攻坚战等几个阶段。

  遭遇战是从1月9日到武汉“封城”,作为医疗组临床医生,在这个阶段,他主要针对已发现的病例开展医疗救治,和当地医生一起商量、讨论提高救治成功率,推动病例筛查流程更加合理、治疗更加规范,同时通过加强医护人员个人防护避免医院感染发生。

  从武汉“封城”次日的大年三十首支援鄂医疗队抵达武汉开始,随着全国支援医务人员陆续到来,以及火神山、雷神山定点医院和方舱医院等兴建,武汉疫情防控和病患救治有序进入阵地战,蒋荣猛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训医疗队和巡查重症患者。当时全国紧急抽调1000多名危重症医护人员支援武汉,集中全国最强力量救治危重症患者,也是战疫最艰难的时候。

  阻击战从2月中下旬疫情新增确诊病例基本下行开始至援鄂医疗队陆续撤出,经过这个阶段努力,中国国内疫情形势明显好转。同时,武汉和湖北疫情定点医院已根据需要进行集中转诊、腾空消毒,将逐步恢复疫前正常医疗秩序。

  蒋荣猛指出,国家卫健委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武汉仍有6000多例确诊病例,其中重症2000多例,后续救治任务依然繁重,这可以说是攻坚战阶段,需要解决“特别难啃的一些硬骨头问题”,多个危重症医疗团队已表示要坚持到底。

  疫情防控危机需全球齐心协力共同应对

  蒋荣猛强调,包括新冠肺炎在内,传染病疫情防控是全球共同面临的危机之一,它不是一个国家、一个政府的事,需要世界各国齐心协力来共同应对。真正实现全球经验、成果的合作共享,推动全人类共同度过危机,才是战胜疫情的唯一成功之路。

  谈到包括武汉战疫在内的中国防控经验,他总结称,一是疫情早期可能有些应对不足,但果断采取严厉措施后,在有效隔离传染源、追踪管理每一个密切接触者、轻重症患者应收尽收等防控过程中,中国展现出世界最强的执行力。

  二是中国一直以来的全民动员、群防群治基础和全国一盘棋的强大力量,是疫情短时间得到控制的重要原因。

  三是中国在疫情暴发后第一时间分离病毒、进行基因组测序并向国际社会分享,中国诊疗方案也翻译成英文全球共享,一线专家还同意大利、美国等通过远程连线讨论交流,为全球防控疫情发挥出积极作用。

  蒋荣猛认为,不同国家间国情、体制、传统等不尽相同,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经验在他国不太可能完全套用,但很多思路与方法值得参考借鉴和根据需要选择应用,这也是全球化条件下经验合作共享的一种常态。

  疫情形势好转仍不可掉以轻心

  蒋荣猛特别提醒,中国疫情当前形势明显好转,但防控工作仍不可掉以轻心。一方面,疫情的全球大流行,让中国严防输入压力陡增,来之不易的举国之力战疫成果需要全力维护。

  另一方面,虽然武汉、湖北乃至全国本地新增病例降至个位数甚至清零,但毕竟疫情尚未斩草除根,少数感染病例存在也是很大隐患。不过,如何在疫情防控和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或医疗秩序上寻找一个平衡点,这可能是所有人尤其是政府部门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针对民众最关心何时能完全摘掉口罩、回归疫前的生活,蒋荣猛表示,科学家对新冠病毒的认识还有很多不清楚之处,有效药物及疫苗研发也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很难预测疫情结束的时间表。

  至于回归疫前生活,他认为,后疫情时代,“我们需要反思,之前的生活方式是否都是正常?今后,我们的生活方式要发生改变,而且,有些现在已经开始改变”,民众未来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可能都将因此次疫情而改变。(完)

【编辑:孙静波】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