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安徽31个贫困县(区)实现高质量“摘帽”

安徽31个贫困县(区)实现高质量“摘帽”

2020年04月29日 13:36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安徽31个贫困县(区)实现高质量“摘帽”
    资料图:岳西一茭白生产加工企业的员工正在清洗茭白。 张强 摄

  中新网合肥4月29日电 (记者 张强)29日,“31个贫困县(区)全部实现‘摘帽’”这一话题在安徽人的朋友圈刷屏。

  当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布公告,包括六安市金寨县等在内的总计9个县(区)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安徽31个贫困县(区)全部实现“摘帽”,300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资料图:2018年大湾村成功脱贫出列,村里旧貌换新颜。 张强 摄
资料图:2018年大湾村成功脱贫出列,村里旧貌换新颜。 张强 摄

  安徽省扶贫办主任江洪介绍,大别山等革命老区、皖北地区、行蓄洪区是贫困县最集中的区域,经过几年努力,安徽整体贫困问题已基本解决。

  革命老区金寨县位于皖西边陲、大别山腹地,是中国第二大将军县,被誉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

资料图:大湾村村民陈泽申家里的茶园被流转后,来到当地新建茶厂上班。 张强 摄
资料图:大湾村村民陈泽申家里的茶园被流转后,来到当地新建茶厂上班。 张强 摄

  大湾村曾是金寨县71个重点贫困村之一,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242户707人,贫困发生率一度超过20%。近年来,该村聚焦产业,探索出一条“山上种茶、家中迎客、红绿结合”的特色脱贫之路。

  据大湾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长余静介绍,2018年大湾村已成功出列。后期持续稳定性脱贫还是要靠产业,要从长远考虑,不要只看到短时间的成效,要靠自身与市场。

资料图:霍邱县一家养殖基地引进德国先进设备和管理经验,一个人能养5万只鸡。 张强 摄
资料图:霍邱县一家养殖基地引进德国先进设备和管理经验,一个人能养5万只鸡。 张强 摄

  提及这些年的变化,大湾村村民陈泽申笑着说到,如今衣食住行、医疗等基本生活都有保障了。现在有吃有喝有穿,家家都通水泥路,都住新楼房。陈泽申说:“现在我们收入的项目很多,有土地流转、光伏发电、特色种养殖业等,我还在茶厂上班,茶季过后,我还要出去打些零工。”

  安徽是中国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省份,有国家级贫困县20个、省级贫困县11个,2014年建档立卡识别贫困村3000个。截至2019年底,安徽贫困人口由484万人降至8.7万人,贫困发生率由9.1%降至0.16%。加上历年动态调整的贫困人口,年均脱贫人数超过80万人。

资料图:霍邱县一家小龙虾交易中心员工将虾打包好,准备发寄出去。 张强 摄
资料图:霍邱县一家小龙虾交易中心员工将虾打包好,准备发寄出去。 张强 摄

  值得一提的是,安徽省所有贫困县、包括深度贫困县均实现“零漏评”“零错退”“群众满意度98%以上”的高质量摘帽。

  位于大别山腹地、皖西南边陲的岳西县是安徽省首个“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

  近年来,岳西县巧打生态牌,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到2017年底,岳西6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降到0.98%。2018年,岳西县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称号。

  岳西县石关乡是享誉全国的“高山蔬菜之乡”。石关乡党委书记储德林介绍,该乡近年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在“两山”理论的指引下,通过做大做强茭白产业和乡村生态旅游,落实河长制与林长制等,护好了绿水青山,也等来了金山银山。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安徽坚持把产业、就业扶贫作为激活贫困地区内生动力、带动贫困户脱贫的关键之举,率先在中国出台健康扶贫“351”“180”医疗保障政策,创造了光伏扶贫、县级项目库建设、到村到组精准帮扶等脱贫攻坚“安徽经验”。

  霍邱县位于大别山北麓、淮河中游南岸,是革命老区、沿淮行蓄洪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安徽省深度贫困县。

  近年来,霍邱县因地制宜,作活“水”文章,大力发展稻虾养殖等特色种养殖业,带动老百姓实现了脱贫致富。

  “没养小龙虾之前家里就两间平房还漏雨,经过这几年养殖小龙虾,收入明显增加,现在住进楼房了。”家住三流乡的史清松2014年被列为贫困户,经过养小龙虾,2016年他就主动申请脱贫了。

  “日子是越来越好!”史清松介绍,小龙虾养殖一亩田一年收入在3000元左右,他承包了五十亩田,一年单养小龙虾收入就有十多万元。等小龙虾下市、水稻收完后,史清松还到外面打零工。

  如今,霍邱县被誉为“中国生态稻虾第一县”,稻虾综合种养面积达51万亩,先后注册虾田米商标29个、水产品商标8个。2018年,霍邱县稻虾产业综合产值达18亿元,稻渔综合种养增加农民收入6亿元。其中,1.2万户贫困户通过稻虾综合种养实现稳定脱贫。

资料图:岳西县当地村民在农企上班,采摘桑枝木耳。 张强 摄
资料图:岳西县当地村民在农企上班,采摘桑枝木耳。 张强 摄

  江洪介绍,摘帽之后的贫困县,县域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增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更加完善,群众出行难、用电难、上学难、看病难、通信难等长期没有解决的老大难问题得到全面解决,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有了保障,这是安徽扶贫史上前所未有的成就,是各级干部群众扎扎实实干出来的,是值得计入安徽扶贫档案的历史时刻。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江洪说,安徽将克服疫情影响,完成问题整改,巩固脱贫成果。持续聚焦剩余8.7万贫困人口,实行“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探索建立具有特色的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完)

【编辑:叶攀】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