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政协委员张兴赢建议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巨灾保险制度

政协委员张兴赢建议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巨灾保险制度

2020年05月26日 16:41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两会访谈)政协委员张兴赢建议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巨灾保险制度

  中新网北京5月26日电 (夏宾)从1980年的249次增加到2018年的848次,全球自然灾害事件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面对这样的大环境,如何将灾害事件带来的损害降低至关重要。

  “当前因各类气候灾害的突发性、并发性、异常性、难以预见性日显突出,且在不同系统之间来回传递,触发了巨灾风险。”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卫星气象研究所所长张兴赢近日对记者如是说。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地球观测研究及其在防灾减灾领域应用的政协委员,张兴赢今年的提案聚焦“重视和防范气候变化引发的巨灾风险”。

  他指出,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之一,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对粮食生产安全、水资源、生态、能源、经济发展等构成严峻挑战。人类面临抵御自然灾害的压力呈井喷式增加,因此防范气候巨灾及其带来的经济损失刻不容缓。

  如何让灾害预警信息及时传达到百姓,如何让大众更加科学理解灾害预警信息,更好地配合救灾和应急救援工作的开展,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起着关键作用。

  张兴赢称,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国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另一方面要开展科普工作让高科技飞入寻常百姓家,提高人们对监测预警信息的科学认识。“利用高科技手段,可以在灾害萌芽阶段就提醒人们做好防护。如果渔民能实时接收卫星发出的台风信息,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居民可以及时看到暴雨云团等的变化信息,消防救援人员能够实时收到火情、风力风向以及救火路径等信息,那就可以及时规避风险,减少损失了。”张兴赢坦言,现在“云”上的数据还存在利用率不高的情况,要加大科研成果的转化运用力度,用市场手段对数据进行开发利用,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张兴赢建议,应构建协同应对气候变化、生态文明建设和综合防灾减灾三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从国家长远发展需求来看,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要坚持趋利避害并举,既要抓“避害”,加强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提高全社会自然灾害防御能力;也要抓“趋利”,为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服务保障,推动创造更大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近十年,中国各地陆续尝试建立不同形式的巨灾保险制度。但是,当前巨灾保险市场仍不健全,制度设计也亟待完善。张兴赢特别呼吁,政府主导与商业市场相结合,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巨灾保险制度。

  具体而言,要积极推动商业性巨灾保险,作为基本巨灾保险的补充,鼓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地区巨灾保险,充分满足地区差异化需求;推进巨灾保险领域立法,通过立法将巨灾保险以强制或半强制的形式确定下来。

  此外,张兴赢表示,要借鉴目前日本、新西兰、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巨灾风险管理基金(债券)等方面经验,成立国家巨灾风险防御基金,防范国内罕见的超大气候巨灾风险。

  同时,由中国牵头成立全球气候变化与巨灾风险防御基金,在国际货币组织框架下通过多方途径筹集应对巨灾的资金,全面提高人类应对巨灾的能力。此外,还需大力培育和推动中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气候巨灾保险公司,防范、分摊和转移风险。(完)

【编辑:苑菁菁】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