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中国法院一审审结的制毒物品犯罪案件数呈增长之势

中国法院一审审结的制毒物品犯罪案件数呈增长之势

2020年06月23日 12:53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中新社北京6月23日电 (张素 孙航)“6·26”国际禁毒日前夕,中国最高人民法院披露的禁毒数据中,一升一降值得关注:法院审理的毒品犯罪案件数在2015年达到历史最高点,近年来有所下降;与此同时,法院一审审结的制毒物品犯罪案件数呈增长之势。

  中国法院一审审结的毒品犯罪案件数在2015年达到13.9万件,2019年降至8.58万件。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国家禁毒委员会副主任李少平表示,近年来中国禁毒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有效遏制了毒品问题快速发展蔓延的势头。

  他同时指出,受国际毒潮泛滥和国内涉毒因素双重影响,当前中国的禁毒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其中,“金三角”“金新月”及南美等境外毒源地对中国的渗透加剧,云南、广东、广西等边境、沿海地区的毒品走私入境犯罪仍保持高位。

  “国内制造甲基苯丙胺、氯胺酮等合成毒品犯罪较为突出,由以往高发于广东、四川等省份开始向其他省份蔓延,目前全国绝大多数省份发现了制毒活动。”李少平说,受此影响,麻黄碱、羟亚胺、邻氯苯基环戊酮(简称邻酮)等制毒物品流入非法渠道的形势也较为严峻。全国法院一审审结的制毒物品犯罪案件数在2015年为288件,到2019年达到297件,并且新的制毒原料、制毒方法不断出现。

  李少平还注意到,新类型毒品犯罪在上升,涉氯胺酮、甲卡西酮、曲马多等新型毒品犯罪时有发生,部分地方已出现制造、贩卖合成大麻素等新精神活性物质犯罪案件,毒品“三代并存”的格局已初步显现。

  在犯罪方式上,贩毒活动科技化、智能化手段增多,利用聊天工具、微信、论坛等信息网络进行联络、交易,利用物流寄递渠道进行运输的毒品犯罪案件时有发生,隐蔽性更强。毒品问题还常与“黄、赌、盗、抢、黑”等问题相互交织,诱发大量违法犯罪活动。

  “总的看,当前毒品犯罪案件数量仍处于高位,毒品犯罪案件审判仍然是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工作的重要任务。”李少平直言,今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法院审理的毒品犯罪案件数量普遍下降,“但这不是常态,预计待社会生活完全恢复后还会有一定反弹”。

  李少平表示,将毫不动摇地继续坚持依法从严惩处毒品犯罪的指导思想,确保对严重毒品犯罪的惩处力度;还将推动完善禁毒刑事立法,对一些地方禁毒工作中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的“老”问题和近年来涉毒领域出现的法律适用“新”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完)

【编辑:姜雨薇】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