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各地机关食堂制止餐饮浪费:设置监督员,推行N-1模式

各地机关食堂制止餐饮浪费:设置监督员,推行N-1模式

2020年08月16日 09:40 来源:澎湃新闻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各地机关食堂制止餐饮浪费:设置监督员,有的也提“N-1”

  近段时间,越来越多的省级、市级餐饮类协会、机构加入到制止餐饮浪费的队列中。与此同时,各地密集公布了一批制止机关食堂餐饮浪费的实施细则。

  例如,8月12日,山西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制定印发《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坚决制止机关餐饮浪费行为的通知》。

  《通知》明确,机关食堂要按照健康、从简原则提供饮食,实行自助用餐或供应小份菜、半份菜,方便用餐人员适量选取。条件具备的地方可以建立食堂用餐人员登记制度,实施动态管理,做到按用餐人数采购、做饭、配餐。各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建立党政机关食堂制止餐饮浪费工作成效评估和通报制度。

  《通知》要求,切实加强国内公务接待、会议、培训等公务活动用餐管理,按照快捷、健康、节约的要求,积极推行简餐和标准化饮食,科学合理安排饭菜数量,原则上实行自助餐,主要提供山西本地家常菜。

  这份通知也提到了近期广受关注的“N-1点餐模式”。

  《通知》明确,机关食堂和公务接待酒店宾馆要将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纳入到餐饮生产、加工、服务全过程,积极发展大众餐饮,推行N-1点餐模式。倡导一料多菜、一菜多味,物尽其用,避免浪费食材。合理配置盛具、餐具,鼓励少量多取,开展“光盘行动”,鼓励餐后剩余打包,引导科学文明就餐,培养节约习惯,避免“舌尖上的浪费”。

  澎湃新闻注意到,不少地方还设置了类似“用餐监督员”的角色。

  例如,据江苏常熟市政府网站8月14日消息,近日,市级机关事务管理中心在机关食堂出入口等重点部位布置宣传展架、横幅,积极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此外,突出监管,杜绝浪费。设立“制止餐饮浪费督导员”,机关食堂内增设“餐饮浪费现象曝光台”,对食物浪费现象及时进行监督和制止。要求机关干部互相监督提醒,共同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另外,重庆璧山区政府网站8月12日消息称,璧山区机关事务局依托机关职工食堂,多举措开展宣传教育和浪费粮食管控,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包括:

  设置专人进行现场劝告引导。在机关食堂餐盘集中回收处指定专人对用餐人员文明用餐、垃圾分类等进行引导,发现干部职工盘内食物剩余较多时,进行提醒、劝告,切实加强节约粮食、文明用餐的引导和管理,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督促食堂加强粮食浪费管控。通过要求督促食堂方餐饮公司在原材料采购方面控制采购频率和采购量,避免原料过期造成浪费;在用餐人员不多的时间段出菜方面,尽量做到少量多次,避免菜品大量剩余,双管齐下从源头杜绝浪费。

  河南省机关事务管理局也快速响应:对于食堂厉行节约和就餐人员文明就餐情况,还将派驻食堂监督员全程进行监督和提醒。

  在湖南浏阳,永和镇机关食堂实行“精准用餐”,浪费食物超三次通报批评。

  据《浏阳日报》8月14日报道,食堂每张餐桌上都摆放着“杜绝浪费、厉行节约”“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提示牌,政府门口的大屏幕也会滚动播放“光盘行动”“节约粮食”等相关公益广告。

  为了切实杜绝“舌尖上的浪费”,今年该镇机关食堂推行“精准用餐”制,安排专人引导大家凭票适量打饭打菜。食堂还会根据当天的就餐人数调整饭菜的份量,根据菜品剩余的情况来调整菜单。“如果有一道菜每次都会剩,食堂就会将这道菜从菜谱中删去,尽可能减少剩菜。”永和镇机关食堂事务长罗正平说,他们还会对剩余饭菜进行加工,做成蛋炒饭、炒码等,避免浪费。

  同时,永和镇纪委也出台浪费粮食提醒通报制度,进行监管督查。若发现有多打少吃、浪费食物的现象,食堂工作人员会上前当面提醒,如果同一人浪费食物超过3次,就会点名通报批评,并将通报结果纳入干部职工的负面考核清单。下一步,永和镇还计划在全镇范围内开展餐饮浪费整治行动。

  重庆市永川区审计局要求,在食堂用餐人员必须实现“光盘行动”。

  据永川区政府网站8月13日消息,近日,永川区审计局制订制度规范,强化宣传发动,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出台《关于杜绝餐饮浪费厉行勤俭节约的通知》,规定机关食堂用餐如有增减变动必须提前申报人数,在食堂用餐人员必须实现“光盘行动”,不得过量取用饭菜;凡公务用餐必须严格执行标准;如个人用餐浪费造成不良社会影响,予以严肃处理,通过严格制度约束扭转餐饮浪费的不良习惯。

  澎湃新闻记者 钟煜豪

【编辑:于晓】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