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媒体评论:多多关注“恶性伤害后果”

2008年11月09日 09:03 来源:解放日报 发表评论

  有家电台近日在一档主持人与听众互动的节目中,就“某大学生砍死教授”事件进行讨论。参与讨论者,或认为要对大学生加强心理辅导的,或提出要推进法制教育的,或建议改进校园管理的。但其中一位的发言让听众别有一番触动。她说,“学生砍死教授”的一个最令人不忍心的后果,是对两家亲人的深深伤害,教授之家的亲人陷入了无比悲痛之中,据说教授之妻正怀孕五个月……而这个犯事的大学生,家人含辛茹苦养育他成为一所名校的大学生,如今父母不但没有得到儿子的孝敬,反而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就是这个“大学生”,他如果当时在“举刀”时想到会给亲人、给他人带来这般大的精神伤害后果,是否还会砍去?这个设问,令人深思。

  众所周知,在信息日趋公开的当下,一些“恶性伤害”事件可以及时地传递到坊间。由于信息传播之“快”,人们往往只能先知道该事件的一个结果。比如, 这起“大学生砍死教授”事件,其结果是:一名40多岁的教授,被一名大学生残忍地用刀砍了多处而死亡。在人们还没获知这样的恶性事件之原因时,一些人对事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议论,其中一些媒体也发表各种评论,在思维多元化的时代,当然允许在法律许可范围内发表各种言论。只是,这种关注,有时有些偏颇。

  现在的坊间有一种现象,当一件恶性伤害事件发生后,一些人关注的重点不是放在其后果的危害性上,甚至少了对被伤害人应有的同情,而是热衷于对犯罪嫌疑人作案动机、犯罪原因的“打破砂锅问到底”;一些媒体,也津津乐道地对犯罪嫌疑人的过去、现在进行“家庭背景”追踪报道,或开展所谓的“原因大讨论”。但是,在众多的分析评论中,恰恰缺失了对“恶性伤害后果”危害的关注。这又是为什么?

  对于恶性伤害事件的犯罪嫌疑人,人们有理由对其犯罪动机进行探究,也可以依法对其进行辩护。但是,无论是对犯罪嫌疑人的分析研究,还是依法惩治,其根本目的在于,我们的社会能最大限度地防止这类犯罪事件的发生。要达到这个目的,除了强化法制建设之外,还有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营造良好的人道主义环境,强化人性的从善、崇善,对人的生命的爱惜和尊重,使更多的人具有讲人性、讲人道的基本素质。而加大对“恶性伤害后果”危害的关注,既可以激起公众对犯罪嫌疑人恶行的愤慨之情,形成对犯罪分子的舆论谴责压力,同时更可以在全社会形成让老少皆知的对生命尊重和珍惜的舆论氛围。曾有一个犯罪分子,凶残地持刀向毫无准备且手无寸铁的公务人员刺去,连续杀害多人。这些无辜被犯罪分子夺去生命的公务人员,他们的家人将长久地生活在苦苦的悲痛之中,有的家中留下年老多病的老人,有的留下未成年的子女……倘若我们用这些活生生的“伤害后果”事实教育公众,感化那些在迷途上徘徊的人,引导社会舆论,不也是一种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

  平安的生活,是每一个公民的基本向往。只要有社会矛盾、人际冲突存在,“恶性伤害事件”总是难以绝迹。我们可以做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它的发生。从这个意义上说,当“恶性伤害事件“出现后,及时地把其造成危害后果客观地全面地告诉公众,显然是个明智的做法,也是应当大力倡导的。(陈向阳)

编辑:吴博】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