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桥行为遭遇集体模仿 个人利益引发巨大社会成本(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跳桥行为遭遇集体模仿 个人利益引发巨大社会成本(2)
2009年05月28日 01:14 来源:CCTV《新闻1+1》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主持人:

  王教授怎么评价把人推下去这个老汉的做法,因为按照他自己的说法,他是在为民除害,因为他觉得有越来越多的人去阻塞交通,影响了其他人的生活,你怎么评价?

  王锡锌:

  对于推人赖伯他的行为,我觉得可以从法律上,以及从心理层面这两个层面来做解释。其实法律层面的解释是非常简单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推人老伯在主观上,他动机上可能是想,用他的话说是好心,但是他可能应当意识到这种行为会导致跳桥者可能会受到伤害,所以主观上这样一种可能性,加上客观上的结果,在刑法上构成犯罪的行为,应该我觉得技术上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在心理层面上就比较复杂了,因为当时老伯推人是在围观的现场观众这样一种情绪化的场景中进行的,而他个人在心理上又觉得这是在帮助政府和群众解决问题,所以在这里,情绪化的行动主导了他,我觉得这是一个非理性的行动。

  主持人:

  这位老人其实他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很多看客的一种心态,其实这种看客的心态可以用四个字来总结一下,可能他们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同情疲劳的时期了,因为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有12个这样的事件发生,可能一开始人们还是同情的,可是越来越觉得这是给我的生活平白无故地添了很多麻烦,再同情,当影响到自己的时候恐怕也觉得就烦了。

  王锡锌:

  我觉得这样一种观察和评论的确也是有相当的道理,因为个人,这个跳桥者,有的人叫示威,但是我认为他更是用一种示弱的方式来示威,他表达了自己的诉求,但这种诉求的表达的确对许多人日常的生活和秩序带来了一些问题。所以您刚才所说的同情疲劳,或者有的人说这种审美和审丑的疲劳的确是一个自然的现象。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这种公众的情绪其实还是有两个阶段的不同。当时在现场,我看到有许多评论,把这种公众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在场的观众,或者说看客,因为他的确有这种他的生活受到直接干扰的事实,所以他比较情绪化。但是相比较而言,外面的公众相对要理性一点,而整个公众在时间的跨度上也表现出他们心理的不同,比如说在当天广州所做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大概70%的人认为推人老汉是见义勇为,但是在5月24号,3天过后,反对,认为推人老汉这种行为不可取的已经占了多数,所以整个情绪是有一个变化的。

  主持人:

  就是有一个老人上去了,这是一个意外,这是现场的一个意外,其实还有一个意外,因为在当时,我们从刚才短片的现场可以看,那个人掉下来的时候,消防队员充气的那东西,有人推测可能是没有来得及充好气,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消防队员他们是不是也出现了某种程度的疲劳,因为两个月来的12次,可能他们心里面也得到一种暗示,或者说一种规律了,没有人想真的跳,就是想以此来向大家表达我想表达的一种情绪,这一次没想到是真的,不管他是自愿还是被人退下来,他真的掉下来了,他们有没有准备好?

【编辑:谢宏钰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