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美德是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文汇报:美德是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2009年06月01日 09:49 来源:文汇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我们首先要让孩子学会做人,从小培养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培养他们有鲜明的是非观、荣辱观。教育,就是要“传道、授业、解惑”,传道就是道德教育,就是心智向善的训练。美德是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今天,又逢六一国际儿童节。我们应该送什么礼物给孩子?什么是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美国教育家威廉·贝内特编著了一本书,书名为《美德书》(The book of Virtues),被称为“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这本书被译为多种文字,风行世界各地,长期占据《纽约时报书评》畅销书排行榜。书的扉页上印着编者献辞:谨以此书献给所有成长中的孩子;还引用了柏拉图在《理想国》里的精彩论述:“年轻时形成的观念是很难消除和改变的。因此,年轻人成长时首次听到的故事应该是美德的典范……这样,我们的年轻人才能在健康的土地上成长,沐浴着阳光雨露,接受美好的事物。一切美好的东西,辛勤工作的本性,像来自纯净之地的和煦春风,吹进了人们的心扉,不知不觉地,从幼年时候起,孩子的心灵就与一切美好的事物拉近了,对它们有了天然的亲近之感。没有哪种训练能比这更高贵了。”

  “成龙”也好“成凤”也罢,最重要的还是“成人”

  我们做父母的,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借用一种时尚的说法,我们都乐意进行“人力资本投资”,而且不图回报。于是,我们拼命地要孩子学知识、学本领。可是,我们恰恰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其实,不管“成龙”也好、“成凤”也罢,最重要的还是“成人”。我们首先要让孩子学会做人,从小培养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培养他们有鲜明的是非观、荣辱观;要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不要等到自己已经做父母了,甚至做爷爷奶奶了,还在接受甚至强迫接受“不随地吐痰”、“不乱穿马路”之类的“启蒙教育”,不得不重新学会说话、重新学会走路。教育,就是要“传道、授业、解惑”,传道就是道德教育,就是心智向善的训练。美德是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道德教育是塑造人类灵魂的伟大事业,是影响千秋万代的基本建设。孩子是祖国的花朵,也是祖国的未来。从战略高度看,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取决于成长中的孩子。真正的人力资源开发,要从孩子开始;而所要开发的,不仅是智商(IQ),更重要的是道德,或者称情商(EQ)。无论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或者社会教育,我们都希望孩子将来成功。于是“成功学”应运而生。学校里没有开设这门课,书摊上却摆出了这类书,还成了热门畅销书。借“成功学”鱼目混珠的还有“黑厚学”、“拍马术”之类的书,鼓吹心肠要黑、脸皮要厚,溜须拍马,招摇撞骗。其实,成功没有什么诀窍,唯一可靠的是自己的努力。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戈尔曼教授通过大量实证研究发现,人的聪明才智(智商)对于一生成功的“贡献率”只占15%到20%,而道德品质、情绪控制、人际关系等(情商)对于人的成功至关重要,“贡献率”高达80%到85%!关于这一点,罗曼·罗兰早就说得更加明确:99%的努力和1%的灵感,对于成功是不够的,你还必须有200%的道德品质作保证。

  除了戒律、习惯、榜样,有效的道德教育还不可缺少文字

  亚里士多德写道,幼年时形成的良好习惯可以改变一生。所以我们的道德教育必须从小孩开始,不仅要进行良好习惯的训练,还必须明确道德榜样的绝对重要性。“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孩子用自己的眼睛看到成人严肃的道德感,渐渐培养和形成自己严肃的道德感。

  除了道德戒律、道德习惯、道德榜样以外,有效的道德教育还不可缺少道德文字。当今世界充满诱惑,科技的进步、财富的激增、网络 的延伸、文化的跨越,使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反映在少年儿童图书市场上,有积极、健康的读物,也有光怪陆离的垃圾,这要让孩子自己去识别,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即使成年人,在追求时尚的盲从下,也真假莫辨、踌躇不定。如果把那些精神垃圾送给孩子,岂不是毒害他们的心灵!中国有5000年文明,古往今来关于美德的故事层出不穷。《三字经》、《神童诗》、《千字文》曾经是我们祖祖辈辈的启蒙教材,影响了几代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孔子的《论语》把君子和小人刻画得入木三分;民间故事中耳熟能详的如孟母三迁、孔融让梨、悬梁刺股、囊萤映雪等家喻户晓;说到近代、现代和当代,同样有多少感人的故事在我们身边发生。优秀的报告文学、诗歌、小说、电影、电视、百姓故事都是丰富的材料,我们应该也完全可以把一个个动人故事编入道德教科书,把正确的荣辱观融入其中。我想,我们也应该编一本融合东方文明和时代特色的《美德书》,我们的教育、出版部门,作家、诗人、学者、画家,都可以一显身手,负起责任。

  (作者张文贤为复旦大学教授、博导,上海人才研究会副秘书长)

【编辑:朱鹏英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