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天使基金生存困局调查 基金发放规则被指不公平——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小天使基金生存困局调查 基金发放规则被指不公平
2009年06月04日 08:15 来源:京华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天使”受伤。仍在调查中的马书军案,掀起了小天使基金筹资和资助困局的一角。

  小天使基金,这个目前国内唯一的全国性白血病儿童救助基金,正在遭受成立4年多来的最大质疑。

  如将集中于救助评审、资金发放、工作人员监管等环节的反思,置于中国白血病救治的现实背景下,其无可避免的困境似更加清晰。

  4年救助546名患儿

  在那份不长的已获救助名单中,孙海栋排在第一个,备注里写着,已故。

  留下的,是“小天使”的起步。

  2005年,白血病患儿孙海栋14岁,他43岁的爸爸为了筹集巨额医疗费,欲自杀捐赠器官救子。经媒体报道,白血病患儿的现实困境,触动了中国红基会。

  在中国的400万白血病患者中,50%是儿童。在医保制度尚不健全的中国,白血病难以纳入医保,儿童也多半不在保障人群之内。几十万的高额治疗费,几乎全部来自于家庭。

  “2005年的时候,中国还没有一家专门救助白血病儿童的慈善机构,我们决心做。”中国红基会秘书长王汝鹏说。

  2005年5月,当小天使基金在北京宣布成立的时候,王汝鹏感受到的只有压力,没有一家慈善组织愿意做大病救助的项目。“资金难筹,费用高昂,成就感小。”

  那个时候,马书军正在天津街头跪地乞讨,为他的儿子马骁帆筹钱治病。

  骁帆是幸运的,小天使基金一共救助了他33.7万元,这是小天使基金成立后拨出的第三笔救助款。

  此后,马书军成了这里的志愿者。

  546人,这是小天使基金成立至今救助的患儿总数。这背后,是4000多份,几大柜子的未获救助者资料。更远的背后,是全国近200万的白血病患儿。

  “每个孩子,都是一样的生命,他们的家庭,都面临同样的贫困,只要来求助的,都应该得到救助。”王汝鹏说。

  然而,现实的答案是不可能。资金是最大问题。成立4年来,小天使基金筹集到的资金总量,只有1584万。面对4000余份的申请材料,和每个患儿近三四十万的治疗费用,这个全国唯一,显得有点底气不足。

  筹款之艰

  筹款的困难,是一开始就预料到的。

  “很多企业都不愿意捐助小天使基金,同样捐20万,盖个博爱小学,就能给企业挂个牌、冠个名,那就是它的纪念碑,救助个白血病患儿,能给企业做什么宣传?钱捐了,还不一定能救活。”王汝鹏说。

  任瑞红知道筹款有多难。

  在马书军案发生的关键时间段里,她是小天使基金办公室的主任。她的儿子胡帅,是小天使基金救助的第二个患儿。

  有件事情,到现在都让她很愤怒。

  为了给白血病患儿筹钱,她参加了央视春暖2007的爱心总动员,当着全国电视观众的面儿,她给捐赠企业鞠躬,最后,依照企业的意愿部分钱还是投向了别的公益项目。

  企业的理性选择,让小天使基金的资金量很难和其他公益项目比肩。“一个公益项目的成败,能不能吸引助捐者是关键。”

  小天使基金的来源,更多的是社会上个人的零星捐款。这些捐助者往往被患儿的新闻报道感动,把钱打到了红基会的账户里。

  很多时候,面对跪在自己面前的患儿家长,任瑞红只能通过自己的关系,找一些企业给患儿定向捐款。

  王汝鹏也想过,与媒体合作,扩大宣传,带动企业捐赠,但搞了几次,他就害怕了。“因为每搞完一次宣传活动,就会掀起一次求助高潮,捐助却不一定增加。”

  公平的悖论

  钱少人多的时候,分配规则的公平,很重要。

  人们质疑马书军是否通过熟人关系,更方便地批到救助款时,最大的不满也是“这样不公平。”

  红基会在评审制度的设计上,充分考虑过公平。

  一个由志愿者、红基会工作人员、媒体、医生等代表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被用来保证公平。

  “评审有6条规则,每次评审会前,主持人都会宣读。”李塬说。李是小天使基金的第一个志愿者,也是评审规则制定的主要参与者,参加了历次评审会。

  评选的规则,比较强调家庭的贫困程度,以及病情轻重。

  为了让有限的钱用得更有效率,评审委员会会更多尊重医学专家的意见,把钱批给那些更有可能治愈的患儿。

  “一开始,我们的资助额度比较高,后来,慢慢限定在5万之内,从重点资助,变成了洒毛毛雨。也是想用有限的钱,给更多人帮助,我们的钱也有限,主要是给患儿家长一种心理上的安慰,让他们觉得不被这个社会抛弃。”李塬说。

  即便作出了种种努力,小天使基金的发放规则,依旧难以被一些家长理解,特别是没有得到钱的患儿家属。“都在一个医院住着,凭什么给他不给我!”经常有人站在院子里大喊。

【编辑:朱鹏英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