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弹司令杨业功:用最后的生命点燃新型导弹之火——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导弹司令杨业功:用最后的生命点燃新型导弹之火
2009年08月05日 14:26 来源:解放军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杨业功正在听取高津汇报工作的场景。宋远高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他们在一起战斗20多年,为打造共和国新型导弹方阵殚精竭虑

  ●他们怀着同样强烈的使命意识,奋战在军事斗争准备的最前沿

  ●他们先后挑起基地司令员的重任,续写大国长剑的忠诚与辉煌

  编者按

  英模不是一座座孤立的山峰,他们是一系列“根系”相连的山峰中那些出类拔萃的高峰。英模与英模高尚心灵的交流,闪光思想的碰撞,神圣使命的共鸣,奋进步伐的和弦,能弹奏出铿锵的乐曲和壮丽的诗行。在喜迎新中国成立60华诞的日子里,我们约请军中英模拿起笔,写下与自己领域相关或相知的英模,也将自己的经历、思考、感悟、评价参与进来,架起英模与英模的“心灵之桥”,为读者走近英模、品读英模、学习英模提供崭新的视角,通过这些“心灵之桥”,我们能更加深刻地感悟我军一代代英模的心路历程和献身使命的高尚情怀。

  杨业功,这个响彻神州的名字,如烙印般深深刻在我的心里。早在1983年,杨业功担任基地作训处处长,我在作训处当参谋,从那时起就跟随着他转战南北、驰骋东西,目睹他不知疲倦跋涉千里高原、带着病体辗转导弹阵地,亲身感受他为打赢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的强烈使命感责任感。

  使命高于生命

  责任重于泰山

  杨业功带领我们冲锋战斗的岁月,给我印象最深刻、让我最为敬佩的,就是他使命高于生命,责任重于泰山的精神。

  “导弹司令”是杨业功生命最为精彩辉煌的岗位。如今,我也走上了基地司令员的岗位,沿着他的足迹,战斗在他曾经为之付诸毕生心血的地方,追忆他生命中那一个个感人片段,认真学习领会胡主席为他科学概括的“四种精神”,我逐渐明白,只有把杨业功精神融汇于军事变革和军事斗争准备实践,转化为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强劲动力,才能让杨业功精神不断升华,发扬光大。

  上世纪90年代初,身为基地副参谋长的杨业功受命筹建我军第一支新型导弹部队,当时我担任导弹集训队队长。起步之初,无经验可循、无模式可鉴,杨业功带着我们十几名骨干到生产厂家跟班见习,全程参与新型武器装备研制生产,日夜兼程进行地面试验。无论是高温酷暑,还是低温严寒,杨业功始终坚持在一线跟班作业,带头记录整理试验数据,研究编写武器作战流程。我看他太劳累,就劝他留在驻地坐镇指挥,他却说作为指挥员如果不熟悉新武器装备,不及时“升级”自身能力素质,怎么能够驾驭高新技术装备?领导干部平时不能身先士卒,战时怎能指挥千军万马?

  他的话很朴实,却使我的心灵受到很大触动,成为我带兵打仗时刻警醒自己的诤语良言。军人履行使命不是把口号喊得震天响,而是需要把知责之明变成履责之行,在提高能力素质和带领官兵遂行作战任务上始终站在前列。我经常这样告诉官兵:“现代战争需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只有我们各级指挥员率先成才,才能肩负起培养人才的重任。”

  如今,集训队的一些骨干不少已成为军师职领导干部,有的如同杨业功当年一样常年沉在基层、蹲在一线,聚精会神抓部队战斗力建设;有的汗洒戈壁、露宿深山,一门心思锤炼提升部队的作战能力;有的废寝忘食、潜心钻研,为打赢未来战争寻求制胜之术。

  这些年来,基地党委班子换了好几届,但始终秉承杨业功留下的好传统、好作风,打赢路上延续着一行行扎实的脚印。

  宁可身体透支

  不让使命欠账

  杨业功是一位倒在战斗岗位上的共和国将军,他把履行使命看得比生命还重,劳累不言苦,病重不言痛,病危不言死,临终不言私,用实际行动履行着自己“宁可身体透支,不让使命欠账”的诺言。

  1993年,经过几年艰辛探索,新型导弹迎来了亮剑试锋的时刻。那段时间,杨业功彻夜难眠,他把试验准备的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得非常细致,每一个作战要素都进行了反复检查,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1995年,杨业功再次受命出征,带领我们向某预定区域进行导弹发射训练。白天,他带着我们勘察阵地;夜里,他对照地图研究行动方案,就算是晕倒在抢建阵地的现场也不休息。就这样,他组织部队7天干完平常一个月的工作量,自己却累得疲惫不堪。

  导弹临射前,我带着发射号手最后撤离发射架时,发现杨业功正在距离发射架不到100米的简易掩体附近,怎么劝他也不肯离开。记得那次任务中,得到最后一枚导弹准确命中目标的胜利消息时,杨业功终于挺不住病倒了。我到野战帐篷去看他,他正躺在行军床上输液。看着他消瘦而憔悴的身体,那一刻我明白,能够把病弱之躯支撑到任务最后一刻的,就是军人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

  这些感人的瞬间总是让人热泪满襟,也引发我们对军人职责使命的思考。从杨业功的身上,我看到了军人履行使命需要用牺牲奉献精神在荆棘密布的地方开辟前进的道路,需要用毕生精力去创造胜利的辉煌。

  军人不忘战

  思危天下安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这是杨业功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如今也成为基地全体官兵拼搏进取、枕戈以待的精神动力。

  近年来,基地广大官兵自觉以杨业功精神为工作训练的“参照系”,以饱满的热情自觉投身军事斗争准备实践,部队建设实现了由应急超常发展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军事工作重心由力量建设向能力建设转变,战斗力增长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

  杨业功经常说,打赢才是领导干部最大的政绩。他不仅痛恨训练中的“假把式”、“花架子”,还主动为训练创新承担“风险责任”。

  我当旅长时,为保持武器装备良好的战备状态以及提高部队夜间机动能力,带领官兵探索每月组织一次全装全员夜间拉动训练,没想到,第一次拉动就发生发射车陷进稻田的意外。杨业功知道后不仅没有批评我们,还鼓励说:“只要有利于提高战斗力的,你们就放手干、大胆闯,出了问题有我担着。”这句话让我们信心满怀。我们在科学施训的同时,不断加大训练强度难度,事故率下降了,战斗力却提高了,这种夜间机动训练的做法一直延续到现在。

  一个人肩负使命,可以舍家忘己,可以淡泊名利,可以命铸忠诚,他创造的是辉煌,留下的是财富,折射的是精神。追忆杨业功,连队俱乐部英模挂像中,有他笑傲天疆的容颜;营区灯箱,有他在演兵场上的严峻面孔;基地军史馆,有他从军41年的光辉人生。

  战略导弹部队,是大国长剑,杨业功是用生命磨砺长剑锋芒的人。在迎接共和国60华诞的壮丽时刻,杨业功的军旅人生,恰如人民军队伴随共和国一起走过60年光辉征程的一曲激昂战歌,好似当代军人忠诚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一声嘹亮号角!

  在杨业功离去的日子里,在他曾经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有我们行色匆匆奔波忙碌的脚步,有千万将士继承遗志擎旗冲锋的身影。(本报特约记者王永孝、李永飞、 记者丁海明整理)

【编辑:吴歆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