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莫让挂职干部边缘化——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专家:莫让挂职干部边缘化
2009年08月19日 10:51 来源:人民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核心阅读】

  “不干不好意思,干点意思意思,干多你啥意思,走了没啥意思。”这是部分干部对其挂职工作的“总结”。虽然语带调侃,但挂职干部对基层工作不适应、难扎根、被边缘化的情况并不鲜见,使挂职锻炼效果大打折扣。

  如何完善挂职制度,使其真正推动基层工作、锻炼培养干部,让群众认可、满意?本报记者对话相关专家。

  让挂职“实”起来

  “挂职是个好制度。但再好的制度,也必须对各个管理环节作出具体的规定,对操作细节进行精心的设计,把真正需要挂职的派去挂职,把挂职成本真正变成锻炼成效。”中山大学政务学院副院长、行政管理研究中心教授肖滨开门见山。

  很多挂职干部抓的是非核心业务,甚至有些基层挂职单位根本不分配具体任务给他们

  给挂职干部压担子,“不放心”

  记者:我们在采访中了解到,许多在基层一线挂职的干部,都有种种鲜为人知的苦恼和无奈。当前干部挂职中存在哪些问题?

  肖滨:恐怕有三个问题是不能忽视的:一是挂职干部的适应性问题,这里面包括对语言、风俗习惯、工作氛围的适应。我们学院有一个团委书记到粤西徐闻县挂任县委副书记。到了那里,人家开会,都说当地话,他一句也听不懂;他讲普通话,人家听得也费劲。久而久之,他也就无话可讲,基本的语言都不通,工作还怎么开展?

  二是难扎根的问题。一些干部把挂职当“镀金”,到基层混个一两年就走,工作没有积极性,没有动力,得过且过,更没想过要扎下根来服务基层;作为接收方的基层党政部门,也只是把挂职干部当个过客。我接触过一些乡镇干部,他们普遍认为,“挂职干部是外来的,干一段时间就会走,来了不见得能改变什么,反而需要我们照顾,不添麻烦就好了。”

  在某些情况下,挂职干部会更受重视,比如说,他来自一些拥有“实权”的单位,如国土、财税、电力、水利等部门,这时候,基层重用他们,也是希望通过他们与上级派出单位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以便可以享受到上级政策、财力方面的支持,帮助基层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此种情况下,那些来自“清水衙门”的挂职干部压力就很大了,原单位没有什么可利用的资源,挂职的日子就不怎么好过。

  三是边缘化的问题。很多挂职干部,抓的都是信息、卫生、文教等非核心业务,甚至有些到镇、村一级挂职的,基层挂职单位根本不分配具体任务给他们,使他们成了可有可无的人。为什么?我曾经听珠三角的一位镇党委书记说,农村基层是“熟人社会”,挂职干部大多是机关下来的,比较年轻,参加工作没几年,社会经验比较少,如果一来就分配实职,很难开展工作,别人也不服。所以他们来基层锻炼,还是以学习为主、体验为主,如果真给他们压担子,当地也不放心。

  哪怕没干什么,至少了解了基层情况,自己在决策、执行时,不会与实际脱离太远

  在基层“过一遍水”,也会有收获

  记者:出现边缘化的问题,根本的原因在哪里?

  肖滨:再好的制度,具体规定不明确,细节设计跟不上,最后还是会流于形式。在一些地方,干部挂职由于职责不明确,任务不清晰,权责规定不到位,加上在细节操作上存在很大随意性,导致了干部挂职“粗放型”。该做的也做了,该花的也花了,但投入产出不成比例,锻炼效果不很明显。由于制度规定不细致、不健全,挂职干部只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想有所作为,必须靠个人觉悟、素质能力、人脉资源以及所挂单位领导的重视程度,如果领导不重视,资源比较少,那就很容易混一天算一天,安安稳稳过完一年,有的甚至把挂职当“度假”,经营副业等等,回去也算是“有了基层工作经历”。  

  记者:这么说来,挂职的制度价值不好评价?

  肖滨:不能这么说,在当前的干部选任制度下,挂职制度不可或缺,它非常有利于领导干部对基层社情民意的了解。

  举个例子。有个市搞了个远程教育培训系统,花了很多钱安装设备,培训人员,最后搞出来,一调研,说效果很好。后来有一个在该市底下乡镇挂职的干部告诉我,说这些远程教育的录像、电视片在村镇根本就没人看,只是上级来调研时才临时抱个佛脚,汇报一下说“效果很好,很受教育”云云。

  可见,虽然挂职的效果有时并不尽如人意,但在基层“过一遍水”,哪怕什么也没做,只是看看,也会有所收获,至少了解了基层情况,等自己做了领导,在作决策、执行上级政策时,不会与基层实际脱离太远。目前我们干部选拔任用越来越注重民意,注重群众满意度,干部必须熟悉基层情况,解决基层问题,基层工作经验自然成了提拔官员的必备条件。

  总的来说,挂职是培养干部、锻炼队伍、造就人才的好方式、大舞台。现在的关键是,如何将这种效果尽可能提高、放大。

  对挂职干部的职业生涯要有长远的规划,让他们避免短期化行为,在基层真正扎下根来

  严格把关,避免“挂名有余、履职不足”

  记者:在您看来,如何改变“粗放型”的挂职,使挂职也走向“集约化”?

  肖滨:最根本的,是在制度设计,尤其是具体规定和细节考量上加以完善,对公务员挂职锻炼的各个管理环节作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

  首先,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派挂职干部,不能为挂职而挂职,更不能为完成上级规定指标而挂职。哪些干部必须挂职,哪些干部不需要挂职;派这个干部去挂职,还是派那个干部去挂职,要从工作需要和干部本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来决定。我认识一个年轻干部,被选派到一个山区县挂职教育局副局长,但他是原单位的业务骨干,到基层一两年,意味着岗位空缺一两年,虽然可以找人顶上,但不同的人,工作效果是不一样的。所以领导经常叫他回来帮忙,他挂职更像是一种“兼职”,一个星期去一趟,每次待一天或半天,其余时间还是忙原单位的事。更有一些单位,并不是把能力强、需要锻炼的干部派下去,而是选择一些相对闲置的工作人员去挂职,这就浪费了宝贵的挂职资源和锻炼机会。

  其次,要解决挂职的不适应、难扎根、边缘化的问题。比如说,一个北方来的干部,你就不能把他派到广东潮汕地区挂职,语言障碍就足以让人生畏;而应该把临近潮汕地区的干部派过去,这样他才能很快适应。此外,对派去挂职的干部的职业生涯,要有长远的打算和规划,让他避免短期化行为,在基层真正扎下根来。还要在制度上明确挂职干部的责、权、利,保证挂职干部能够分配到实职,有与岗位相匹配的权力、责任,能得到挂职基层组织的支持、配合等等,不让挂职干部边缘化。

  总之,要对干部主管部门、派出单位、接受单位和挂职干部各自的职责权限作出明确规定,使其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此外,要严格依法管理,严把挂职公务员的选拔关、日常管理关、考核关和提拔关。这样才能克服那种“派出单位疏于管理、接受单位不便管理”和“挂名有余、履职不足”的现象。 (记者 贺林平)

  【新闻链接】

  有的赋闲在家领饷,有的借机在外兼职

  陕西神木取消67名干部挂职资格

  陕西省神木县挂职办对全县挂职干部进行了摸底调查,今年4月取消了67名干部2009年度挂职资格。

  神木县干部挂职工作从2006年开始,截至2008年底,全县挂职干部达到2389人次。据神木县挂职办有关负责人介绍,部分干部挂职后,并未脱离工作岗位,个别人甚至借着双重身份,为个人兼职开方便之门;有的赋闲在家,享受着与上班人员一样的待遇,而单位却因人员紧缺工作开展困难;还有个别人员甚至有违法违纪行为。

  (据新华社电)

【编辑:朱鹏英
 
请您登录/注册后发表观点!  进入社区  查看评论>>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