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俘红军曾在青海建清真寺 “红星”标记今犹存——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被俘红军曾在青海建清真寺 “红星”标记今犹存
2009年08月21日 10:26 来源:青海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在我省(青海省)循化撒拉族县查汗都斯乡红光村(原赞卜呼村),有一座红军修建的清真寺——红光清真寺。这座清真寺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我省惟一一座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伊斯兰教寺院。

  被俘红军战士修建的清真寺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后,红四方面军总部及所属之九军、三十军和五军共21800余人,奉命西渡黄河,于11月10日组成西路军,在徐向前、陈昌浩等的率领下进军河西走廊。蒋介石看到红军雄峙西北的战略态势,急命统治甘肃、青海两省的马步芳纠集10万余军队,对西路军进行防堵、围剿。红军指战员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不怕牺牲,浴血奋战,历时5个多月,歼敌2万余人。由于孤军作战、敌我力量悬殊,红军西路军最终还是失败了,但它为争取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1939年至1946年间,青海军阀马步芳把从甘肃河西走廊被俘的400多名红军西路军战士组成“工兵营”,押解到现在的循化县查汗都斯乡赞卜呼村,沿黄河南岸从事伐木、垦荒、修路、建房等苦役,期间共计开垦荒地1700多亩,修建巨型水车5架,住宅围墙60多处,学校1所,清真寺1座、水磨2盘,油坊5处等。 红光清真寺就是由当时被俘的红军战士设计、取材、施工而修建的,全寺占地约4亩,四合院布局,由唤醒楼、南北配房、大殿组成。

  “红星”、“镰刀”在屋脊、墙壁上闪闪发光

  被俘红军西路军战士在建造该寺时,虽遭敌人的严密监视,但他们坚信革命必胜,采取各种方式与敌人进行了机智顽强的斗争.在修建过程中巧妙地将红五星、镰刀、斧头、工字、领章等象征革命的图案雕刻在花砖之中,镶嵌在墙壁之上,至今仍在大殿屋脊、墙壁上闪闪发光。

  站在清真寺大殿正前方,抬头看大殿的屋顶,可以清晰地看到屋脊的花雕上镂空雕刻着许多高约几厘米的五角星;在距五角星不远的附近,有弯口朝上的月牙形雕刻,月牙上带着小小的手柄,像一把弯弯的镰刀。还零散地分布着一些被刻成H形的图案,这些都是变换了形状的“工”字。此外,在大殿屋脊的两侧墙壁上,冠以五角星铁帽的钉子酷似一朵朵怒放的梅花,特别耀眼。

  缅怀英烈,寺内建起了红军西路军纪念馆

  红军西路军战士修建的清真寺在全国实属罕见,具造型独特,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和保护价值。

  1998年12月,经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 该寺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海东地委、行署命名为海东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该寺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我省惟一一座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伊斯兰教寺院。

  为了世世代代牢记红军西路军的历史功绩,让红军精神代代相传,今年4月11日,由红光村村委会和红光清真寺管委会联合投资10多万元修建了全国首座民间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纪念馆内共陈列资料照片80多幅,实物20余件。为了搜集红军西路军的遗物,筹办人员专门前往甘肃省河西走廊和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高台西路红军纪念馆、西宁市烈士陵园等单位,行程2000多公里,搜集和翻拍了有关资料和图片。此外,还专门制作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事迹展版,这套图文并茂的89块展版,详细介绍了红军西路军的历史,为今天缅怀英烈,教育后代,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随着红色旅游产业的兴起和寺内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的开放,如今,红光清真寺——这座全国惟一由红军修建的清真寺,将依托著名旅游景点——公伯峡水电站,为发展红光村独特的撒拉族民俗旅游项目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