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防长科恩:美国接受中国崛起的现实(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美国前防长科恩:美国接受中国崛起的现实(图)
2009年09月25日 14:14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美国前国防部长威廉·科恩。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专访美国前国防部长威廉·科恩

  【编者按】威廉·科恩,1997年至2001年克林顿政府时期担任美国国防部长,现任科恩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在中国国庆前夕,他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接受中国崛起,逐渐习惯和中国和平共处,是美国需要面对的新现实。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隗静发自华盛顿 每个在上个世纪70年代去过中国的美国人至今都记得当时对中国的第一印象。这些印象有些非常类似 ——许多人会提到当时北京的大街上没有什么汽车,人们不是骑自行车就是步行,多数人穿着素色的中山装 —— 但是在细节上总有不同之处。1978年12月底,刚刚当上美国参议员的科恩和另外三名参议员成为中美正式建交后访华的第一批美国议员。科恩说,他从下榻的北京饭店走到天安门广场途中,给他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中国人对他穿的皮鞋很好奇:“他们紧紧地盯着我的鞋看,很感兴趣。”

  在30年前的中国,一双皮鞋已经算是奢侈品。30年后,中国的鞋业产量稳居世界第一,各种鞋类产品占全球总产量的三分之二。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更短的时间内成就过中国所完成的如此大的改变,”科恩说。

  在1978年那次访问中,科恩一行被中国领导人邓小平接见。在听过邓小平阐述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设想后,结合他在中国的所见所闻,科恩质疑这一目标是否现实:“老实说,我很怀疑。(当时)这好像是一个非常,非常雄心勃勃的规划。”但是他说,过了没有多少年,中国的成就举世瞩目。中国人应该为在过去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成就而骄傲。

  那么,在这个美国前参议员、前防长看来,美国该如何与蒸蒸日上的中国相处?这两个大国关系中最敏感的两军关系又存在哪些潜在的“热点”呢?

  美中两军之间还缺乏信任

  “因为在中国不断壮大时,其他国家将变得更加害怕。日本会对中国军队在做什么感兴趣,其他国家也会有兴趣”

  《国际先驱导报》:自从1999年以来,当时您担任美国国防部长,大家仿佛没有看到两军关系在过去10年有非常大的改善。是什么原因?

  科恩:我认为是因为缺乏信任。比如,在1997年,我提议在五角大楼和中国国防部之间建立我们所说的“热线”。但这个过程还是用了10年。当然,这也是进步。

  美方希望:向我们开放,告诉我们你们在干什么,花钱做什么,你们的战略目标是什么。这样我们可以看(你们的答案)然后确定这些是无关大碍的或是有威胁的或是潜在会有威胁的问题。所以我认为更多了解,更多透明度,更多我们说的“桌上推演”(很重要)。这可以让我们开始寻找中国和美国海军合作的方式,比如海啸的时候(两国可能合作)。两军联合演习可以令两军认识到两个独立的军队如何能够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合作。这样就可以建立关系,开始建立信任,建立一种在关系紧张时可以沟通的机制。任何的(双边或多边)关系都会有紧张的时刻。我认为更多的接触,开放,更多透明度会加强两军关系。

  《国际先驱导报》:但是从国防部长盖茨到国家情报总监布莱尔上将都说过中国军力上升在未来可能破坏美军在太平洋的军力。似乎中国领导人,至少在表面上,试图强调双方可以合作;但是美国领导人,也许出自更加实际的观点,公开重申他们的“担忧”和“关切”。这对于建立互信有帮助吗?

  科恩:首先,过去我们从未见到中国有可观的海军力量。中国经济在继续增长的同时,会在其他国家拥有资源,将需要保护这些资源。所以我预期中国军力还会继续增长,其海军力量会变得更加庞大。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中国军力将成为一支维护安全与稳定的力量还是潜在冲突的根源?这些是需要被考查的问题。因为在中国不断壮大时,而且中国是会变得更加强大的,其他国家将变得更加害怕。日本会对中国军队在做什么感兴趣,其他国家也会有兴趣。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