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比例已达49.7%——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中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比例已达49.7%
2010年01月22日 15:22 来源:长沙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家住坡子街西牌楼的罗奶奶(右一)正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食堂用餐。品尝着热腾腾的饭菜,老人告诉记者,她在这个食堂用餐两个月了,觉得这里饭菜很可口,给她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在长沙市各社区推广的“居家养老”模式,初步解决了“空巢老人”的养老难题。
图为75岁高龄的“空巢老人”陈娭毑望着窗外,像是在思念亲人。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就像小鸟长大展翅飞翔,远走高飞一样,家庭的巢穴中孩子独自成家立业后,就剩下两位老人相依为命

  孩子的离开破坏了家庭的平衡,打乱家庭的生活节奏,连吃饭都不用桌子的家庭,让人眼前浮现一幅冷清、无味的场景

  1 大中城市的老年人空巢家庭达到56.1%

  长沙理工大学的谢老师近日患了严重的感冒。毕竟已是80多岁的人了,有个三病两痛就很不方便,好在夫妻俩身体都还硬朗,平时有个什么病痛都挺过来了。

  但谢老师这次感冒却特别严重,已经住院一个多星期也不见好转。这可急坏了老伴,她赶紧给远在美国的儿子和北京的女儿打电话。

  女儿很快就回到了长沙,可儿子手头上正在研究一个项目,一下子回不来。“平时我们都不指望子女的,这次实在是没办法,我怕他……”谢老师的老伴话说到一半眼泪汪汪地说不下去了,“要是有来世,我最不希望子女们离我们太远了。”

  据长沙市火炬片社区统计,该社区像谢老师这样家中长期只有两位老人或者老年人独居的一人家庭户占了将近20%。“我们这个社区成立的时间不长,有的社区这样的住户更多,社会上把这一现象称为‘空巢家庭’。”该社区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正在想办法如何使“空巢家庭”的老人经常出门来“走一走”。但该负责人同时承认,“我们还没想出好的办法。”

  其实,空巢家庭是家庭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阶段。所谓“空巢”,是指子女长大成人后从父母家庭中相继分离出去,只剩下老年一代人独自生活的家庭。“就像小鸟长大展翅飞翔,远走高飞一样,巢穴中再也没有嗷嗷待哺的雏婴了,就剩下两位老人相依为命。”长沙市火炬片社区这样向记者描述“空巢家庭”的现状。

  而一旦配偶去世,则家庭生命周期进入鳏寡期。空巢期与鳏寡期对老年人来说是生活中容易发生困难的两个重要阶段。北京大学教授穆光宗先生认为“空巢家庭”有这么几种:一种是纯“空巢家庭”,包括单身“空巢家庭”和配偶“空巢家庭”;另一种是类“空巢家庭”,包括虽然子女不在身边但其他亲属在身边的“空巢家庭”。还有一种分类:一是年老的“空巢家庭”,另一种则是年轻的“空巢家庭”,比如独生子女家庭由于不少孩子少小离家外出求学,结果空巢期提前到来,而且空巢期在延长。

  根据全国老龄委公布的《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报告,目前我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的比例已达49.7%,与2000年相比提高了7.7个百分点。大中城市的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比例更高,达到56.1%,其中独居老年人占12.1%,与配偶同住的占44%。

  这不只是一堆数据,它的背后是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

  2 大批中年人家庭形成了“新空巢现象”

  每年临近年关,就进入了“空巢”情绪障碍的高峰期。一位心理医生告诉记者,他这个月就接诊了18位“新空巢”人员。“自2000年左右开始出现的‘新空巢现象’,过早‘空巢’给部分中年人,特别是中年妇女带来了心理压力,他们过去一直围着孩子转,一旦‘空巢’,便感到生活无所适从,严重者甚至形成心理疾病。”

  在人们的印象中空巢是指垂暮的老人,白发苍苍地期盼着儿女的归来。而如今城市中大量的空巢家庭,他们的成员只能算空巢中年人而非空巢老年人。

  现在,随着独生子女已经逐渐长大离家,也就意味着在现在的城市家庭中,大批中年人同时涌入“空巢家庭”的行列,在“空巢家庭”的成员特征上体现出低龄化的趋势。

  多年前,一部名为《人到中年》的中篇小说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它充分刻画了奔波忙碌的中年人在面对家庭、工作时的疲惫状态和沉重压力。现在的中年人被比喻为“三明治”、“汉堡包”,想要突出的都是人在中年被挤压的状态。上有父母双亲要赡养,下有儿女要抚养,还得为自己的事业操劳,中年人就像一部臆想中的永动机,永不停歇地做着永远也做不完的事情。当这样忙碌的状态成为一种常态,一种习惯,突然失去其中的一个要素——孩子,生活反倒没了主心骨,空空落落的不知所措。

  长沙某社区举行了一次邻里联谊会,在欢声笑语中人们突然发现一个特殊现象,50岁以上的中年人,几乎全是夫妻两人或者单人出席,看到其他家庭全家团聚,他们都有一种莫名的失落感。对此,社区干部做了一个简单的统计,500多户居民中,竟然有50多户已经生活在“孤独”中,这部分人群已经达到10%以上。

  陈先生今年正好50岁,他和爱人两人的“空巢”日子已经有3年了。他告诉记者:“我们的儿子现在已经是大三年级的学生了,在西安一所大学读计算机专业。他在家的时候,是我们家中的重心,我们每天的饮食、作息几乎都是围着他安排,目的就是让他考个好学校。现在我们见面的机会更少了,他说毕业后要去国外深造,我们真不知道今后的几十年怎么度过。”

  这个社区的李女士更有同感,她在女儿读高中时,就把孩子送到了新加坡,她说:“现在每个月能够听到女儿两次电话,就是最大的安慰和幸福。”同样,孙女士今年刚刚把孩子送到外地,她告诉我们:“孩子早在高中时就住校了,从那时起我们吃饭有时候都不放桌子,在厨房里对付着。面对儿子的离家,我除了挂念以外,精神一直处在极度忧郁和沮丧当中,一切变得无味和清冷。”

  孩子的离开破坏了家庭的平衡,打乱家庭的生活节奏,连吃饭都不用桌子的家庭,让人眼前浮现一幅冷清、无味的场景。

  3 “空巢家庭”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趋势、社会进步的体现及人们价值观念改变的结果

  “在发达国家,空巢家庭出现较早,现在十分普遍,老年人与子女同住的只占10%~30%,而发展中国家达到60%~70%。”湖南师大刘教授说。

  中国经济实力的提高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促成了空巢家庭的迅速发展。随着社会转型加快,代沟越来越突出。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人们追求精神生活,老少两代人都要求有独立的活动空间和越来越多的自由,传统的大家庭居住方式已经不适应人们的需求,小家庭被普遍接受。

  “我国的家庭正趋向核心化和小型化。近几年,我国城市居住条件显著改善,子女首先搬入新家,离开原先一起居住的父母。农村掀起建房热,农村青年婚后一两年建立自己的小家庭在许多地区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迁入新住宅往往成为代际之间分离的契机。”刘教授甚至认为,“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的‘空巢家庭’现象必将越来越严重。”

  刘教授进一步分析说,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已20多年,到2030年前后,随着独生子女逐渐进入中年,他们的父母进入老年,“空巢家庭”将越来越多。“可以预料,‘空巢家庭’将是21世纪我国城市和许多农村地区老年人家庭的主要模式。”

  4 “空巢家庭”的增加对传统的家庭养老和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空巢家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养老的问题。”刘教授认为,养老的含义包括经济供给、生活照顾、精神慰藉三个主要方面。处于空巢家庭的老人面临的也是这三方面的问题。

  “我国尊老、敬老、养老的优良传统正是通过大家庭的居住方式来体现的。”可如今,子女离开家庭从空间上对他们在经济上依靠子女造成困难,日常生活照料失去了依靠,精神上失去寄托。特别是进入鳏寡期的老年人,他们面临的困难更大。

  据刘教授的调查显示,在“空巢家庭”中,有一部分老年人独居,其中不乏经济贫困者。“这些老人大多靠享受城市低保生存,平时没有其他经济收入。”

  老人身体好,生活尚能自理,一旦生病,子女不在身边,生活中就会有诸多不便。而老年人发病往往具有突然性,家中无人,或抢救不及时,上述现象就难以避免。

  同时,空巢老人无法享受过去大家庭的天伦之乐,加上文化程度低,基本上没什么兴趣爱好,也很难启发自己的兴趣爱好,离开子女时间久后容易产生孤独感。“家里四处静悄悄,没有生气。他们有心里话没处述说,有时间没事可打发。这样的老人很可能出现抑郁症状,精神寂寞、孤独,觉得生活没有意思,经常回想往事,感觉失落、悲观。经常独处、很少与人交流的老人往往容易产生悲观情绪,有的人甚至会产生自杀行为。”

  还有就是,环境变化提升了“空巢家庭”问题。改革开放,社会体制发生变化,从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居住条件变化,过去的大家庭、大杂院转变为小家庭、单元房。老年人与单位的联系少了,与邻居的交往减弱,因此,使得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面临的问题更加突出。”

  “空巢家庭”问题实质是老年安全发生危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逐渐衰退,他们在行动上越来越无能为力,对他人的帮助的依赖性越来越提高,脆弱性越来越强。他们越来越像儿童,逐渐成为一个脆弱者,需要家人的帮助,换句话说,他们越来越需要监护人。

  刘教授不无担忧地说:“空巢老人作为老年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数量和比例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如何使这部分老年人安享晚年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5 解决“空巢家庭”问题是一个需要家庭、社区、社会、政府以及个人共同努力的综合性问题

  刘教授说,他的两个子女也远在国外工作和求学,“我们夫妻俩也是‘空巢家庭’,但我们由于各有自己的事业,平时还算比较充实。”

  刘教授认为,“空巢家庭”的老人首先要善于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应对自己身体突发不适有所思想准备,可以事先与子女、亲友、邻居、社区工作者、单位同事打好招呼,以便在紧急时求得帮助。

  其次是应该增强心理上的自立程度。克服孤独感的有效途径就是寻找精神寄托,充实新的生活内容,提升生命的意义。

  再就是要有提前量,即当子女到了“离巢”年龄,自己就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逐步减少对子女的依恋。

  “当然,子女应该帮助老年父母安排好日常生活,保持与父母的联系。在精神上要关心父母,经常回家看望,伸手帮一把,听听他们的要求和需要。即使不能回家,也要经常打电话问候,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这样就能够缓解老年父母的困难。”刘教授说,每当他们夫妻俩接到女儿从国外打回的电话,“就能兴奋好几天。”但刘教授也不得不承认,“儿子不爱往家里打电话,常常叫我们夫妻俩为他担心。”

  “老年人最大的问题是求医问药。”老人住在自己家中,生活中的医疗保健需求主要依靠家庭服务员。这样,既可以节省经费,又可以让老人的生活不脱离社区,并有利于老人与子女、亲属的接触。

  长沙市火炬片社区负责人建议,经常组织社区相关部门上门服务,送货上门,建立家庭病床、购物优先优惠、老年饭桌、上门理发等服务项目,方便老人的生活。

  “对‘空巢家庭’老人中那些身体状况较差、精神状态欠佳、生活不能自理、子女远在外地的,要给予特殊照顾,如实行每日探望制度,在家中安装应急求助设施,邀请心理医生入户咨询等。”该社区负责人认为,要极力推动和发展老年文体活动,动员老年文体活动中的老年人关心和帮助空巢老人。“可在适当的地方设立专业的老年人心理咨询站、点和服务热线,及时排除老年人的心理压力。”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