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遭遇60年一遇罕见冬旱 61万人喊“渴”(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昆明遭遇60年一遇罕见冬旱 61万人喊“渴”(图)
2010年02月04日 15:18 来源:云南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厂口乡的小孩提着空桶去排队接水 记者 王宇衡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昆明,是云南唯一的大型城市,现在,春城正在经历着60年一遇的罕见冬旱。

  在城区居民抱怨天气太干燥的同时,28公里外的农民家的水管也放不出一滴水,几个月来,用水都是靠邻居家接济;17万方的水库干成了一碗水;村干部劝村民别下种子,即使种下去也没水保活……2日,记者走进五华区厂口街道办事处大麦地村……那里的旱情,让人吃惊。

  记者从昆明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了解到,截止到2日,昆明因旱导致的饮水困难人口已达到61.5万,其中近九成在农村;大旱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3571.5万元。目前,昆明累计投入抗旱资金2781.8万元,临时解决饮水困难人口3.1万人、大牲畜1.5万头。

  昆明厂口 3个月没下一滴雨

  位于昆明市西北部的五华区厂口街道办事处,是昆明市有名的干旱地区。由于缺水严重,正常年份很多地区都要靠运水维持人畜饮水。1月26日,当昆明市民沉浸在 “久旱逢甘霖”所带来的欢乐之中时,厂口没下一滴雨。

  “55个居民小组中有将近40个出现饮水危机,不仅是今年的小春种不下去,就连人畜饮水都不能保证。”办事处主任雷在云介绍,去年,降雨量严重偏少,至去年10月20日,降雨量为411.1毫米,是上一年同期731.6毫米的56.19%;蓄水量为89.4万立方米,是上一年同期200.3万立方米的44.63%,还不到一半。

  由于厂口乡地势高,普通年份的降水量也会平均比城区少200毫米左右,但也能达到800多毫米。而从去年11月19日下过一场雨以来,厂口已经有近3个月没下过雨了。

  牲畜用水 坝塘干得像泥潭

  “平时水深有一米半左右,主要是供应牲畜饮水,但是现在都干了。”在办事处旁,记者看到干涸的老花铺坝塘,办事处农林水中心的肖泰新说,这个坝塘以前从来没有干过。

  现在,这个坝塘只剩下中心的一点点积水,干涸的泥潭里到处是牲畜的蹄印以及一些散落的垃圾。曾经被家长勒令不许在坝塘边玩耍的孩子,轻易从台阶上跳到坝塘里跑来跑去。采访中,一位老农把牛牵了过来,但嫌弃仅剩的积水太脏,黄牛喝了一口后就直喷鼻子,不愿再喝第二口。

  这种供牲畜饮水的小坝塘在厂口有56个,目前已经干了的有8个,有20个也已经接近干枯。

  农民用水 赶着毛驴去拉水

  大麦地居民小组是厂口缺水最严重的地方之一。刚走进村里,就看到村口一个很大的蓄水池里一滴水都没有,这个平常是用来储备牲畜饮用水的,但已经有一个月里面都是空的。办事处主任雷在云告诉记者,当地现在是定时供水,在上午、下午各供1个小时的水,水管都铺进了每家每户。

  “就趁着供水的时候接点水,我家还好,因为水管安的低,供水的时候水流比较大,可前面我爹家就放不了水,旁边这4户人家都要来我家接水。”汤丽珍告诉记者,定时供水只能保证最基本的生活用水,早上洗脸用后的水就倒在桶里装起来,用来浇菜。

  从汤家出来时,刚好遇到赶着驴车去山上蓄水池运水的张大爷。他说人和牲口都要用水,每次到离家一公里远的地方去运水,一次一个汽油桶能运200公斤左右。

  如同送礼 走亲戚流行送水

  “往年都是要到三四月份才会干,去年9月就停水了,山上的果树、松树都干死了一些。”住在村口的李美花家,打开水龙头见不到一滴水。

  平时就李大姐一个人在家,儿子上中学住校,丈夫在外打工。因为他们家地势偏高,即使是在供水的时间,她家里的水龙头也是一滴水都放不出来,采访时,她张罗着让上初三的儿子挑着水桶去邻居汤丽珍家担水。“现在牲畜少了,就人吃倒是还好,供水的时候就储备起来几桶,要不行的时候,住在厂口的妹妹来玩时就从她们家那边运几桶来。”

  现在,住在山下的妹妹几乎每周都来一次,给她送水,还专门做了4个运水的汽油桶。李大姐开玩笑地说:“现在走亲戚流行送水,就跟送礼一样!”

  - 供水形势

  主城用水有保证 两片区用水告急

  昆明通用水务公司昨日表示,云龙和松华坝两大主要水库的蓄水量能够保证城市主城区今年汛期到来前的用水需求。但仍需采取一些手段保证偏远地区的供水需要。

  面对今年的旱情和严峻的供水形势,通用水务已专题报告政府相关部门,力争尽快实现东二环路DN1400配水管通水,将七厂供水量输送到东南片区。同时,加大各水厂供水量,部分水厂须超负荷运行,并进行适当的技改措施,以提高城市西北、东南片区的供水保障率。并在供水管网系统方面除采取增加调流闸门,对供水管网进行调流、调压、调量的调度措施,还需实施局部管网改造的措施,方可实现西北、东南片区保障供水的目的。

  记者 陈洁(春城晚报)

  - 抗旱措施

  一口水井供1400人

  厂口通过打深井来解决饮水问题,陡普鲁社区居委会就有这样一口深井。“这井有425米深,差不多管着1400人的饮水问题,但是今年由于特别干旱,每天只能抽取100方地下水,时间差不多10个小时左右,如果超过14小时,下面基本上没水了。”社区主任尹天文告诉记者。

  深水井就在社区对面,记者走进这所不起眼的小屋子,井口旁的蓄水池露出一些浑浊的水。“抽上来的水就是这样的,但是没办法,就只能将就着用。”尹天文说,最令人担心的是,如果旱情持续,地下水干枯,那该怎么办?

  鼓励村民运水自救

  去年以来,厂口抗旱投入达到400多万元。在严酷的现实面前,厂口只有放弃农业生产供水保人畜饮水,还启用限时供水措施,在出现饮水困难的小组采取每天供水两个小时,同时还鼓励农民生产自救,比如自行运水、背水等。

  此外,厂口还启用季节性和临时性设施机械提水补充供水,比如采用深水井抽水,同时,采用工程性措施补充水源点,如厂口居委会三岔箐水源点,投资10.42万元就可以与现用管网对接,每月可增加供水能力1200立方米左右。

  首席记者 罗南疆 实习生 刘买荣(春城晚报)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