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警惕“甘蔗哥”背后的“替死鬼心理”——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人民网:警惕“甘蔗哥”背后的“替死鬼心理”
2010年03月28日 15:45 来源:人民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手持一根甘蔗抢劫网吧?或许你会认为这是周星驰电影里面的无厘头镜头,但这是实实在在发生于现实中的事情。被中国网民称为“史上最雷人劫案”的制造者“河北甘蔗哥”27日露出原形。河北省深州市公安局最新披露,手持甘蔗抢劫网吧的嫌犯因失业,为解决生计起歹念。目前他已被逮捕,面临起诉。

  说来搞笑,甘蔗哥的作案动机很偶然,仅仅是因为“服务台只有一男收银员,且与人员较多的大厅距离较远,比较容易实施犯罪”便心生恶意。或许你很难将此与之前发生的“南平惨案”“坠楼事件”联系起来,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些一连串的事件,其实都源自同一个原因:对社会的报复性心理,即通常所说的替死鬼心理。

  南平惨案中,郑民生也是由失业失恋发展成为杀人泄愤;身份不明男子伤害小芳;偶然兴起捡了一截甘蔗抢劫的“甘蔗哥”,其逻辑都是“死前拉一些垫背”的。他们都选择了将自身的失败感和无助感转嫁到其他人身上,转嫁到个社会。在这些版本不同,但是故事发展基本一样的事件中,“主角人物”在心理崩溃时,都选择的是伤害弱者,而不是抗争,更不是去寻找法律和正义,这种相似之处令我不寒而栗。所以对于“甘蔗哥”这出闹剧留给我的感觉和南平惨案,暨大坠楼事件,以至于前些年的马加爵、邱兴华等人留给我的感觉是一样的。

  越来越多人的生存遇到挑战,越来越多人的生存到了找不到立足点的关头。找不到立足点,会让人有巨大的失败感和无助感,而最容易的想法就是转接。这就直接成了许多社会性事件的导火线。所以惊天凶案过后,往往会引发效仿效应的隐患。在南平惨案之后,有足够的迹象说明“替死鬼心理”已经成为社会的一个后遗症。

  南平惨案之后,全社会的焦点集中在了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完善校园安保的工作,重新审视疏漏环节,让弱势的孩子受不法侵害的风险降至最低。但是,如何进一步完善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将矛盾纠纷消弭在萌芽状态,有多少人考虑过?郑民生一句“杀一个赚一个”或许让我成了惊弓之鸟,我们现在唯一可以值得庆幸的是“甘蔗哥”很有幽默感,他没有采取更为激烈的举动。但是如果当时放在外面的是一把刀,又或者是一把枪,那么后果又会是如何?或许我们将面对的就不是一个足以让所有人发笑的“史上最雷人劫案”。

  当然我也希望我只是一个杞人忧天的现代版,但如何完善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应该成为血案之后亟需关注的问题。南平惨案或许不是一个开始,但我们希望“甘蔗哥”成为“替死鬼”的结束吧!(王国信)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