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弹作战运用领军人邱成龙:为导弹部队写“剑谱”——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导弹作战运用领军人邱成龙:为导弹部队写“剑谱”
2010年05月21日 17:41 来源:央视《军事纪实》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央电视台《军事纪实》5月21日播出《为导弹部队写“剑谱”的人》

  在导弹部队的“绝密档案”中,签署他名字的作战运用方案数以千计,作为中国导弹作战运用的领军人,邱成龙究竟走过一条什么与众不同的人生之路。  

    中国导弹作战运用的领军人

  1995年7月18日,新华社授权发布公告:7月21日至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在某公海上进行导弹发射训练。寥寥数语,却瞬间触动了全球的军事战略神经。

  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导弹部队挥剑上阵,6枚新型导弹以雷霆万钧之势劈开长空,向预定海域呼啸而去,精准命中既定目标。

  而在这惊天巨响的背后,制定这次作战运用方案的就是全军的导弹作战运用专家、常规导弹作战运用创始人、奠基人邱成龙和他的战友们。这一刻,邱成龙的身份是导弹作战运用专家组组长。名声不显,但是却举足轻重。

  这是一份建档48年的个人档案,它的主人就是邱成龙,我们很难从这本薄薄的档案中全面了解这位导弹专家的一生,惟一找到的一段影像资料还因为涉及诸多机密而遭到删减,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如今,这位在中国导弹事业叱咤一生的老人已经离我们远去。2009年10月29日,邱成龙因病去逝,享年69岁。由于他一生的研究成果及工作均为高度机密,以至于在他的追悼会上,一些不了解的人产生了疑问:这个人的追悼会为什么有这么高的规格。

  邱成龙的一生几乎是与中国导弹事业同步发展。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为了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威慑和核讹诈,中国开始自主研发了核武器,随着原子弹“蘑菇云”的腾空,1966年7月1日,第二炮兵部队正式组建。然而有了导弹武器,有了战略导弹部队,并不代表就能形成强大的打击能力,由于缺少作战运用的基本理论和模型,导弹部队的战斗实力受到严重制约。

  为了培养导弹作战人才,1959年,中央军委下令西安炮兵技术学院设立一门新的学科,从全国招收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进入这个学校学习。因为数学成绩特别优秀,邱成龙被直接保送入学,从此走上了与战略导弹研究相伴的道路。而从事这个专业一开始,“保密教育’就始终伴随着邱成龙。

  这是一门基础薄弱的新兴学科,当时不仅很多学生没有真正接触过导弹,就连老师也是如此,大家更多的是根据一些资料“纸上谈兵”。但即使学习条件很差,邱成龙却始终充满热情,他的刻苦精神让同学们倍感敬佩。

  最终邱成龙的默默积累有了用武之地。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随着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二炮部队作为国家的战略重拳,开始进入较快发展阶段,邱成龙也很快被充实到了科研队伍之中。

  然而当时二炮的作战研究刚刚起步,缺乏资料,设备不全等诸多困难摆在面前,而战略导弹作战运用,却一直是各国的核心机密,尤其是决定导弹发射精度、打击效果的作战计算表操作起来极其复杂、耗时费力,计算一个数据往往需要三四个小时,严重影响了作战效果。

  刚到研究所工作不久的邱成龙便和这样的一份计算表打起了交道。他深知,随着计算精度的提高,我国导弹作战运用的可靠性也会成倍提高,其战略意义是无可比拟的,一个小数点就可能关系到国家安危,但是编写这样的一份表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工作。

  经历三年的艰苦付出,1981年,邱成龙成功编写出我国第一部《导弹作战运用计算表》,它不仅达到了同期的世界领先水平,并且至今仍在广泛使用,被称之为导弹作战运用的《新华字典》。

  20世纪90年代,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常规导弹作战运用的研发工作迫在眉睫,涉及多个工业部门和科研单位的浩大工程需要一名知识全面,科研能力强的人来担任技术负责人。不到五十岁的邱成龙又一次迎难而上。

  两米多厚的技术资料是邱成龙几年心血的积累,为了完成这个任务,他带领课题组数十次下部队,进工厂,赴靶场。经过无数次的调研求证,一套独具匠心的常规导弹作战运用体系终于完成。

  这套常规导弹作战运用体系的横空出世,一举使我国在导弹作战运用领域进入了国际领先行列,邱成龙所负责的导弹作战运用学科也成为第二炮兵部队研究领域的第一学科。但是邱成龙却一如既往地非常低调,不认识他的人很难想到这是一个对中国导弹事业有着举足轻重贡献的专家。

  邱成龙的工作非常忙,作为第二炮兵导弹作战运用首席专家,每次执行重大任务,首长们总会第一个点他名,让他带领专家组担负决策咨询和技术保障任务。上世纪末,根据中央军委要求,导弹部队组织了一次“多型号跨区机动实兵实弹演习”,邱成龙担任专家组组长,这次演习是中央军委对第二炮兵形成多种作战能力和首长机关指挥能力的检验,意义非常重大。邱成龙带领他的团队日夜鏖战,随时都要根据首长意图,调整作战方案。那一次,邱成龙真的有些累了。

  邱成龙的时间表

  在同事们眼中,邱成龙是一个好同事,好领导,是一个对待下属非常和蔼的老人,他的一生获奖立功无数,却从来没有拿出来炫耀,甚至他的家人也不了解。

  邱成龙的家庭生活我们了解到的很少,他的大多数时间都交给了自己的科研工作,在邱成龙的军旅生涯中,周围熟知他的人都知道邱成龙有一份自己的工作时间表。

  他每天六点多起床,之后出去散一会儿步,回来洗漱。八点钟上班,他大约七点多就到办公室。一般十一点开始吃午饭,他12点吃完饭之后午休一小会儿又开始工作。下午五点半下班,他六点多钟回家吃完饭看完新闻联播,七点半再回办公室工作到十一点多。用妻子赵青云的话说:“基本上不怎么在家,孩子跟他见面的时间比较少,吃完饭了他也走了,等他回来孩子也睡觉了。”

  邱成龙的日常工作异常辛苦,为了让他好好休息一下,单位多次为他安排去风景区疗养,但每一次他都拒绝了,直到去世后,邱成龙的老伴才在他的遗物中发现了一张已经过期多年的疗养票。

  其实,邱成龙曾对退休后的生活作了安排,但是在他60岁那年面临退休时,由邱成龙负责的一些重大的科研项目还没有完成,领导们希望他能够留下来继续工作,结果邱成龙的退休计划一拖就是六年。

  邱成龙曾经一再修改自己的退休计划,他认为70岁已经是自己身体的极限了,在他最后两年的工作生涯中,邱成龙的心情变得有些急迫,他想把自己多年搞科研的一些心得总结一下。

  淡泊名利甘于寂寞

  邱成龙把自己的一生都交给了中国的导弹事业,在很多人看来,他应该被评选为院士,但这恰恰是邱成龙一生的遗憾。邱成龙共参加过三次院士评选,两次入围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人,但由于他的研究领域涉及国家“核心机密”,评选委员会对他的工作了解并不深入,最终落选。

  作为导弹作战运用的顶级专家,因为涉及到高度机密,不仅是院士评选,即使一些全国的科研成果评奖活动也不能参加。

  为了国防事业,邱成龙一直工作到69岁,对于他所在研究所的年轻人来说,邱成龙这三个字是一个既令人尊敬又特别亲切的名字。他开辟了一系列尖端的研究项目和课题,却总会毫无保留地分给年轻人去独立承担;他负责的重大项目获得成功,却从来都把立功受奖的机会让给年轻人。

  在这间办公室里,年轻的导弹科研队伍再也看不到邱成龙的身影了,但他对中国导弹事业的影响却永久长存。淡泊名利、甘于寂寞的他用自己一生的付出,为我军战略导弹事业跨越式发展,为更加强大的国防事业贡献出自己所有的力量。

参与互动(0)
【编辑:李季】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