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APP

中新视频

中新网

【东西问】万里长城,缘何成为世界语境的中国符号?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18日 14:3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版权声明:中新视频版权属中新社所有,未经书面许可的使用行为,本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解说】中国的万里长城,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近日,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时,阐释了长城缘何在全世界成为中国的代名词,成为世界语境的中国符号。

  【解说】上世纪80年代,董耀会决心“在长城上留下人类的第一行完整足迹”。筹备两年后,他和2名同伴于1984年从山海关出发,徒步至嘉峪关,508天的行程最终集结成《明长城考实》一书。

  【同期】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 董耀会

  我们当时是(想)要做的两件事,一件事就是徒步长城,还有一件事叫徒步海岸线。长城沿线它是相对贫困的地区,海岸线是相对富裕的地区,然后就把这样的一条线上的社会状况记录下来。实际上是长城走完了之后,一直到现在就没有停下走长城的脚步。

  【解说】历史文献记载,长城最早修建于公元前7世纪。至此后的秦、汉、隋、明等中原王朝及北魏、北齐、金等少数民族政权,为防御北方游牧政权而规模不等地修筑长城。中国古代为什么要付出巨大艰辛修建长城这样浩大的工程呢?

  【同期】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 董耀会

  一般的对长城的认识和理解都认为它只是一个军事防御工程,是为打仗修的。它具有它的军事价值,作为一个军事防御工程,但实际上它更大的意义是什么?就是构建农耕与游牧这样的两种完全不同经济类型,和以这两种完全不同经济类型为生产生活手段形成的民族,以及在这样的民族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政权之间的秩序。

  【解说】行走长城30余年的董耀会介绍,长城增加了游牧民族对中原农耕民族南侵掳掠的战争成本,因此绝大多数的长城地段没有发生战争,即使打过仗的地方,绝大多数时间也是不打仗的。

  【同期】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 董耀会

  如果没有长城,你贸易的秩序构建不起来,如果抢掠成为一种常态的话,最低成本的话,那就不会赶着牛羊来交换了。这样的一个长城,实际上它是规范草原跟农田,农民跟牧民之间的生产生活秩序,减少战争,减少冲突的一个手段。

  【解说】在不打仗的日子里,中原地区的丝绸、茶叶、盐巴,与北方民族的皮毛、牛羊等通过长城的关隘互相流通,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茶马互市”,贸易交流和文化融合在不知觉中形成。所以长城是中华民族融合的纽带,“长城内外是故乡”。

  【同期】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 董耀会

  正是长城内跟长城外谁也离不开谁,这样的一个相互依赖性和联系性才决定的需要构建秩序来规范彼此的行为,然后保障这样的一个和平的状态。长城所代表的这样一个文化,就多元利益平衡基础上,寻求一体利益最大化的路径,这是中国智慧,这是长城文化的核心价值。

  【解说】在董耀会看来,长城是具有封闭性的事物。但修建长城只是为了把长城内和长城外隔离开来吗?董耀会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

  【同期】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 董耀会

  (它是)封闭跟开放交往是共存的一个关系,就像高速公路是一样,它封闭,但它有口能进来,有口能出去。所以说它通过这样的一个手段来解决农耕跟游牧之间的交往的秩序,构建秩序的一个目的是安全。

  【解说】在世界上,将长城作为一项军事防御工事,中外皆有。稍晚于秦汉长城修建时期,当时正值罗马帝国统治不列颠地区,他们修建了哈德良长城。1987年,中国长城和哈德良长城均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董耀会表示,这是人类共有的智慧。

  【解说】位于北京的八达岭长城,是万里长城的精华之一。自1954年以来,先后接待了500多位世界各国元首、政府首脑以及众多的世界风云人物。被问及为什么要把长城建得如此坚固?董耀会说这反映了中国古代长城修建者世世代代都不想打仗的愿望。

  【同期】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 董耀会

  我就给他们讲,我们就是一个不想打仗的愿望,就是一个和平的愿望。道理非常简单,想打仗的人谁会修长城,对吧?实在不想打仗才会投入如此大的人力物力修建长城。如果是权宜之计,他也不会把长城建得如此坚固,如此雄伟,一直到今天过去这么久远了?今天还看着这么壮观,它是世世代代都不想打的这个愿望支撑下才会去做这件事。

  【解说】“稳定的、和平的世界格局是人类共同的愿望。”董耀会指出,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当今,世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各国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紧密。长城所代表的价值观念,即在多元利益平衡的基础上,找到整体利益最大化的路径,这是人类智慧和文明的体现。

  记者 杜燕 让宝奎 陈杭 李硕行北京报道

责任编辑:【李季】

特别推荐

视频排行榜

关于我们| About us|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3042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