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联合早报:朴槿惠“心信之旅”改变东亚战略格局

2013年07月05日 13: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6月2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举行欢迎仪式,欢迎韩国总统朴槿惠访华。刘震 摄  

  中新网7月5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5日刊载《朴槿惠“心信之旅”改变东亚战略格局》一文,文章指出,朴槿惠的基本国策,不仅要为韩国的产品和资本寻求更大的市场,还要为“新半岛”的提早催生铺平道路,这些是韩国新一代领导人大胆跨出一大步的原动力,也是审视新的中韩关系如何变化的标准。无论如何,东北亚甚至是东亚的战略格局已经起了变化。

  文章摘编如下:

  韩国首位女总统朴槿惠在6月底率领一个空前庞大的代表团,包括七十多名名韩国财经界人士,对中国进行了为期四天的国事访问。这是朴槿惠入主青瓦台以来,继5月份访问华盛顿以来的第二次重要国事活动。从现代国际关系的角度来看,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也是合情合理的举措。

  韩国虽然不是东亚最重要的国家,却也是东北亚举足轻重的国家之一。韩国至今仍是“身不由己”的国家,虽然它经济发达、政治稳定,还展现了“韩流”的软实力,但国家安全和未来展望,却依然是个不能自理的国家。

  首位女总统朴槿惠的登台,却开始在改变韩国的既有形象,包括外交和军事的被动,政坛的贪污腐败等现象。最大原因是:一、朴槿惠虽然是初掌政权,人们却相信,她对未来施政早已深思熟虑,而且已经胸有成竹;二、朴槿惠曾经以已故前总统朴正熙女儿的身份进出青瓦台,对韩国政治和政坛了如指掌;三、朴槿惠在专心致志于攻略青瓦台期间,曾经走访过众多国际重要人物。这些经历不仅让朴槿惠熟悉当代国际政治,也让她的视界更加辽阔,有超越一般韩国政治人物,特别是初出茅庐者的优势。

  当然,这一优势只在朴槿惠初入青瓦台的“蜜月期”,往后还必须在内政外交方面交出更具体的成绩,不然选民依然会鼓噪,会丧失耐心。朴槿惠登台后,确有人开始对她略有微词:一是新的施政班底迟迟不见踪影;二是朴槿惠几乎倾全力在筹备其首次国事访问中国,也许分身乏术,也可能过分担忧中国之行,不仅不能有差错,而且把她今后五年的施政成败都寄望于这次外交出击。

  从另一角度来看,由于韩国身处东北亚的火药库中心,又是朝鲜的紧邻,一要继续生存与发展,二要设法从根源解除危机,三要改变传统的“国策”,既不再是“美日韩轴心”的一员,也不是对抗朝鲜与中国的前哨。

  更重要的是,朴槿惠还发现,中国不仅已经崛起成为世界大国,对超级强国美国的姿态也已改变。而事实上,美国不仅渴望在朝核问题上获得中国的协助,就是在整个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问题上,没有中国的合作一切努力也将变得徒劳。这些事实不仅已经促成中美两大国的接近。

  对朴槿惠而言,这不仅是时来运转的证明,更是她顺水推舟,为韩国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大胆改变传统政策的大好机会。首先,是“弃日从中”,摆脱 “美、日、韩”三重控制的体制。其次,寻求与新兴大国中国直接交往的渠道。再来就是韩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到达另一 瓶颈状态,必须尽快改变现状,包括“东北亚自由贸易区”或“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都是急不容缓的事情。在此,日本的边缘化,或暂时将日本排除在外,直到日本“迷途知返”,不仅是不得已的措施,也是韩国必须选择的道路。

  韩国一直遵循着一个“大国外交”顺序,就是以美国为首,再经日本的辅导,就成为所谓“美-日-中-俄”体制。朴槿惠登台后,实际上已将它修正为“美 -中-日-俄”的新顺序。对日本,这不仅是外交的重大挫折,也是再次遭遇历史性的重大打击,因为朝鲜半岛一直被日本视为征服亚洲大陆的必经之地,几乎所有历史剧都有描绘被称为“倭人”的侵略者,如何为非作歹,欺压朝鲜半岛居民的画面。

  战后,虽然朝鲜半岛获得解放,摆脱了日本的殖民统治,但资本和文化的联系,特别是上层与日本切不断理还乱的千丝万缕关系,就使韩国一直摆不脱上述的三重关系。但历史也很具讽刺性,虽不能说朴槿惠执行的独立外交政策是“反日” 措施,但跟其父朴正熙掌权时代执行的“亲日”政策相比,显然已经有着重大的改变。

  朴槿惠的基本国策,虽有人形容它为“弃日从中”,其实更重要的是朴槿惠会审时度势,不仅要为韩国的产品和资本寻求更大的市场,还要为新半岛的提早催生铺平道路,这些才是韩国新一代领导人大胆跨出一大步的原动力,也是审视新的中韩关系如何变化的标准。无论如何,东北亚的战略格局已经起了变化,整个亚洲的局面还能不起改变吗?(黄彬华)

【编辑:王栋】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