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日媒:中日两国进行历史交流利于医治“心病”

2014年04月24日 13:1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4月24日电 日本共同社19日报道,思考新型日中关系学者会近日在东京召开“探索现代日中关系的源流——重新检证1970年代”国际研讨会。来自日、中、美三国的约200名学者和记者,围绕“如何消除中日对立、构筑新型关系”主题展开了积极讨论。日本《新华侨报》刊文称,鉴于交流对促进了解、增进感情的效果,中日两国的历史交流,作用是不难想见的。

  文章摘编如下:

  时间倒退至4月5日,纪实电影《南京——被割裂的记忆》中文版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首次上映。据导演松冈环介绍,影片共收录6名日本老兵及7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证言,通过这两个层面介绍和解说历史,以此种相互印证的方式,证明日军在南京犯下的屠杀、强奸、掠夺等滔天罪行。虽然多次受到日本右翼的威胁,但基于良知以及对历史的责任,松冈环坚持以历史镜头作为反击手段。眼下,影片的第三部正在编辑之中。

  继续回溯,今年2月,日本讲谈社十卷本《中国的历史》的简体中文引进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这套由日本中国史领域顶尖学者撰写的通俗历史读物,不仅创下了良好的市场业绩:首印的两万套刚上架即供不应求,很快就加印了三次,更引发了中国出版业界对学术出版的讨论与思考。

  上述消息,均涉及中日两国,聚焦于历史领域,且不乏互动和对历史的认知与解读。共同点如此之多,不妨深思这一问题:中日两国的历史交流有哪些意义?

  首先,中日两国的历史交流,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

  作为先进文化的输入方和学习者,历史上,日本在长期从中华文明中汲取营养同时,对中国社会开展了深入详尽的研究。由于文化上的传承关系,日本在此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显然比欧美国家要小得多。渊博的知识面,则让以严谨著称的日本学者具备宽阔的学术视野,在通识上更胜一筹。

  如此种种,非但为日本中国学的兴盛奠定了坚实基础,也确保了研究成果的可信度和可读性。由是,不论日本学者的中国学研究成果,还是他们采取的研究方法,都能够成为中国反观自身的一面镜子,给予启示和借鉴。

  其次,中日两国的历史交流,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毋庸置疑,历史问题和领土问题,是中日矛盾的焦点和核心。而如果注意到这样的史实:土地割让往往发生在侵略战争结束后,并作为条款写入双方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是历史冲突的产物,完全有理由断言,缓解矛盾,“心病还需心药治”。

  通过明治维新实现富国强兵后,日本在1894-1945年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给中国造成了巨大损失和深重灾难。虽然1972年邦交恢复正常使两国关系步入和平发展的新阶段,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多次得益于日本的援助,但时至今日,日本始终未曾道歉反省,且仍有少数领导人在历史问题上言行频频出错。

  此举非但撕裂了中国民众原本并未愈合的感情伤痕,使其对日本的愤怒和厌恶情绪越发强烈,也增加了问题的复杂程度和解决难度。中日两国围绕历史问题的矛盾分歧,很大程度上即源于此。

  冰冻三尺既非一日之寒,融冰化暖自然须假以时日,具备信心、耐心和恒心。鉴于交流对促进了解、增进感情的效果,中日两国的历史交流,作用是不难想见的。

  一方面,此举有助于双方在重温历史的过程中坚信:虽然间或出现不和谐音,甚至尖锐刺耳,但和平友好的主旋律并未因此而偏离;另一方面,此举帮助双方在了解彼此历史发展的基础上,反思导致矛盾、对立局面何以产生,并且向前任国家领导的处理方式取经学习。(李喆)

【编辑:吴合琴】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