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台报:平民成以巴冲突最大受难者 纸上谈兵也枉然

2014年08月08日 16:0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当地时间8月5日,以色列军方证实,为执行72小时停火协议,以军地面部队已经全部从加沙地带撤出。许多巴勒斯坦人趁着停火走出避难所,暂时回到了遭以军轰炸的家园上,却满眼都是废墟。  

  中新网8月8日电 以色列自7月3日空袭加沙迄今,历经数次短暂停火,停战协议始终未破局。台湾《联合报》7日刊文称,冲突令世界醒悟了历史不可承受重量之巨大、战争从现世消失的假设之薄弱天真。对不在战场上的人们来说,那些死去的儿童、遭强暴的妇女带来什么重要意义,是现在如何让相似的轨迹不再复制到未来。

  文章摘编如下:

  相较于以色列亡者近百,巴勒斯坦伤亡人数已经近万,约2000名亡者中,8成竟为平民、数百名为儿童;难民本逾百万,今或死伤、或无家可归。面对巴勒斯坦火箭,以色列除了以铁穹(Iron Dome)防御系统拦截,更施以导弹、迫击炮,以及深受国际人道争议、一发可喷出数千支弹雨的飞镖弹(flechette shell)。

  纵使战力极度悬殊,太平间已爆满的巴勒斯坦人甚至必须痛以食品冷冻柜保存遗体,以色列仍坚决不停火。以国总理内塔尼亚胡原本说,没有摧毁哈玛斯地道绝不善罢干休;两天后改口,摧毁地道后,也要继续作战。

  然而,这并非单纯表象上“丢炸弹的加害国”与“被炸的受害国”双方对战悲剧。为何平民死伤人数比交战人员多?究竟谁让平民身处火线?以色列直指哈马斯是恐怖分子、好战分子,强迫平民作人肉盾牌(human shields),才会造成重大伤亡。然而,至今仍无证据可供佐证以上说法;相反地,我们却可从联合国的调查报告中,看见以色列军方拿巴勒斯坦儿童作为人肉盾牌、并虐待幼童人质的铁证。

  哈马斯将部分军事武器设在平民区域,即使不构成强迫人肉盾牌的主动犯意,也确实提高悲剧发生率。在面积360平方公里、只比台北市大一丁点儿、住有180万人的加沙,能否清楚分割出军事区与平民区,还是个大问题。

  而今以色列始终坚持《联合国宪章》第51条“自卫权”,大量空袭可疑目标。战火无情,枪弹无眼,即使哈马斯并不代表所有巴勒斯坦人,后者恐怕别无选择,只能玉石俱焚。以色列甚至令人匪夷所思地3度轰炸了巴人的联合国学校──军事目标存在率几乎为零,为何攻击?──再添数笔加沙死伤。

  平民与军事区界线模糊 伤及无辜

  不论外界指责以色列此举为的是屠杀、是石油、是政权,也不论舆论如何抨击以军、各国民众走上街头抗议母国沦为姑息的共犯、前线新闻工作为以牙还牙的老规则作恶、联合国难民救济工作署发言人在受访时忍不住哽咽痛哭,美方仍持续提供以色列军援,没人知道战争何时能停止。各国有各自政治考虑,亦不便插手,作井上观。

  杀戮何时能终止?眼前血腥的,是以色列已滥杀过多无辜;在此背后,也是以色列不愿再受哈马斯的威胁。究其背后盘根错节的历史因素,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犹太与阿拉伯,彼此纠结过多冤冤相报下的伤痛,非以暴制暴或一句世界和平能解。

  这几乎不是一场我们能以人道关怀论断是非与否的战争,各有自私,亦各有苦楚。即使国际法庭已决议以色列该返还1967年六日战争占领的巴勒斯坦领土,该决议并无强制效力。这次战争,两国的道德瑕疵也都是国际法尚未约束的灰色地带。

  哈马斯不断朝以色列发射火箭弹,发战在先;但以色列长年封锁、占领并围困加沙居民,对其身心灵剧烈的压迫残害,并不亚于实质上的枪炮刀械。哈马斯此次战事中平民与军事区混淆不清,导致作战范围无法限缩,殃及百姓;但以色列以自卫、摧毁可疑军事目标为由,不断空袭加沙平民区,又有无依照比例原则、尽可能降低无辜伤亡?明眼人都看得出。

  以巴战争,令世界醒悟了历史不可承受重量之巨大、战争从现世消失的假设之薄弱天真。对不在战场上的人们来说,那些死去的儿童、遭强暴的妇女带来什么重要意义,是现在如何让相似的轨迹不再复制到未来。

  战争既无可避免,如何限缩军事作战范围、不以平民作为筹码、不以焦土作为手段,都应有更完善的规范。而在此之前,联合国以及国际法的实质效力,究竟能达到多少程度,实是不得不着手解决的一大症结,否则纸上谈兵也是枉然。

  而今以巴列停火之日遥遥无期,各国却已出现反犹太人的攻击事件,犹如世界各地四起的小型烽火。这实在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梦魇,一旦新仇旧恨交织一起,任谁都可能为了战争而热血沸腾。受害者同样是烽火底下另一群无辜的生灵。(廖芸婕)

【编辑:吴合琴】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